黄应丽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简阳羊肉汤的历史

       简阳羊肉汤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其汤呈奶白色,鲜香浓烈,深受食客喜爱。集传统保健功效与现代饮食色香味美的特点为一体,20世纪初期由一位付姓厨师烹饪成型,经数十年精研细琢,糟粕去尽、精华尽存的“简阳羊肉汤”已经成为简阳一绝,闻名遐迩。[ 最成都 http://www.ChengTu.com ]

 
        简阳羊肉汤的独特得益于简阳的山羊。简阳的土山羊,俗称“火疙瘩羊”,个头矮小,但生命力极其旺盛。上世纪初,宋美龄女士从美国引进努比羊,后弃而放逐龙泉山脉,与简阳的土羊杂交,形成了汇聚中外品种优势的“简阳大耳朵羊”。[ http://www.ChengTu.com 最成都 ]


        简阳的山羊除了种源优势外,它的生存环境也是简阳所独有的。有专家趣言:简阳的山羊“吃的是中草药(绿色山草),喝的是矿泉水(龙泉湖、三岔湖的水)”。用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生存的山羊作为主要原料的简阳羊肉汤,自然汤鲜味美。到现在,虽然川内各地都能品尝到“简阳羊肉汤”,但成都等地专门驱车前往简阳品尝正宗“简阳羊肉汤”的仍然不计其数,冬天更是络绎不绝。[ 最成都 http://www.ChengTu.com ]


        简阳羊肉汤,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温而不火,尤其是那奶一般白的汤,其味鲜香浓烈、余味悠长,是任何一道菜一种汤都难以匹敌的。特别是冬天的早晨,一家人就着一盆羊肉汤,营养有了,热能有了,连呼气也久久地有了羊肉味儿。若是懒得下厨,或者中途来了客人,或是拿不准吃什么的时候,来一盆羊肉汤,菜有了,汤也有了,十分经济便当,也不掉面子。对简阳人来说,羊肉汤是一种极好的便餐,也是一种文化。

  简城南门有家“胡氏羊肉汤”,早上天不见亮,便有人手持锅盆在门前排队。简城西峰岭的“董家埂羊肉汤”,在羊肉入锅爆炒前先放入两条鲫鱼油炸,那鱼羊一锅,活脱脱是锅里煮着一个“鲜”字了。不少人说,简阳首推玉成桥羊肉汤为上品。其实在简阳所有场镇上,都有自己的羊肉汤名家,做得好的羊肉汤,大家彼此彼此,难分高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阳的“羊肉汤名家”遍及各个角落。[ http://www.ChengTu.com 最成都 ]

  奇怪的是,再好的羊肉汤厨子,一离开简阳,做出来的羊肉汤就变了样:肉不那么可口了,汤不那么白也不那么味美了。究其原因,有人说问题出在羊身上。简阳有“简阳大耳朵羊”,其它地方少有。相传正宗的简阳大耳羊,是美国努比羊和本地羊的杂交品种,于抗战时期由宋美龄随蒋介石迁居重庆时引进,返回南京后流落民间,被当时简阳的一些富裕人家豢养而来。这一品种于1980年被行家发现,1981年经专家鉴定,简阳大耳羊确与美国第三代努比羊血缘相近,证实了简阳大耳羊确有来历。这种羊体型高大,肉质好,是制作羊肉汤的首选原料。至于制作方面,有人称简阳羊肉汤的历史已有数百年,几百年的历史沉积,想必在制作方面少不了“祖传秘方”。但不是行家里手,只知道那鼎锅里的汤一年四季不断火,里面的羊骨和汤似乎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它就不得而知了。几乎所有的羊肉汤高厨,都称自己的羊肉汤有秘方,决不轻易泄密。真正的羊肉汤高厨,无须远走他乡,在简阳就不愁没有生意,因此,惟简阳的“简阳羊肉汤”才地道。要吃原汁原味的简阳羊肉汤,还得到简阳;你还会体会到,视羊肉汤为简阳一绝,并不为过。

2008-11-14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简阳的羊肉汤制作方法

冬天到了,吃点牛肉、羊肉多身体好。下面介绍点这方面的知识。

简阳的羊肉汤在川内是很出名的,简阳离成都又不远,口味差不多。下面介绍一种简阳羊肉汤制作方法,虽然做出来的味道比起简阳正宗的羊肉汤味道差点,(主要是差在熬汤方面,制作方法肯定是对的)。但是用了心,应该是不错的。

1、熬汤:这个很重要。(鲫鱼拿纱布包好、猪的棒子骨、羊的棒子骨,羊肉一起煮) 用带肉的羊骨头使劲炖
然后大火收汁当高汤
每次都用一点高汤,再添清水
用羊肉煮汤
就特别好吃

2、羊肉好后捞起切片,汤继续小火熬,熬得发白,敖得越久越好。

3、猪油下锅、放姜可炒到金黄色。倒切好的羊肉,开始爆,爆香后,放点点盐、胡椒、茴香粉(这个很重要,但不要放太多,一点点就好了)。

4、爆好后可以倒汤进去煮了,煮开后,汤应该也是很白的。放适量的盐和味精,再放点点茴香和胡椒。

5、起锅,放葱。

6、打个干海椒面碟子,或者青海椒碟子。

其实简阳的吃法是放葱,一般不在汤里放香菜的,大家要切记,放了香菜,羊肉汤一锅都不正宗了,会遮盖点点羊肉汤的香味。鲫鱼的话根据汤是大锅还是小锅,买一或者两条就可以了。

好了,以上是简阳正宗羊肉汤的做法,味道绝对巴士。而且汤味道只鲜,羊肉也好吃。

以上不是我本人写的,是我修改过后的。

嗯,有空我也得来做做,尝尝羊肉汤的美味,还有吃了也没有那么冷哈,但是不要吃太多了哈,以免上火一起嘴唇上长疮。

哦,还要补充点,我觉得还可以放点白萝卜进去煮起吃,这样更好些,我们中医有个说话就是“十月萝卜当人参”。还可以放点大枣和枸杞进去也可以。

鲫鱼羊肉汤、羊肉汤锅、炒羊肉、炒羊肝、羊肉香肠、风干羊肉等羊肉精品系列。

2008-11-14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宫保肉丁的制作

宫保肉丁

  主 料:猪瘦肉150克。
  配 料:花生米150克。
  调 料:酱油8克、料酒、醋各3克、盐2克、味精1克、糖10克、辣椒25克、花椒10克、辣椒面1克、淀粉3克、鸡蛋半个、葱5克、姜4克、蒜2克、油50克。
  做法
  ⑴将肉切成1.2厘米方丁,放入酱油2克、料酒、淀粉各1克、鸡蛋半个、上浆,抓匀。
  ⑵葱剖开,切成0.8厘米的段。姜切成长、宽均为0.8厘米,厚约0.1厘米的片。蒜 顺其长切成片。
  ⑶炒锅上火,加油10克、将花生米放入,用中火炒至成熟且脆香(不可炒煳),放入 盘中。
  ⑷将葱、姜、蒜、酱油、料酒、醋、盐、味精、糖、淀粉放入碗中,调成汁。
  ⑸炒锅上火,放入油40克、放入花椒、辣椒煸炒,至花椒黑、辣椒紫时,将肉丁放入 煸炒,再加入辣椒面同炒,炒出红油,待肉成熟后,将汁倒入,翻炒均匀,随即放 入花生米,炒匀后即可装盘。
  说 明:此菜为四川风味,麻辣咸香略带甜酸味,色泽金红。烹制时如时间较为充足,可将花生 米泡后去皮再炒熟为好,这样菜的色彩较为丰富。
2008-11-07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水煮肉片(好好吃)

制作食材:花椒一小把 干辣椒5粒 水煮肉片调料一袋 蒜末(三粒蒜) 香菜两小棵(切小段) 小香葱半棵(葱白、葱绿各半) 玉米淀粉两勺   料酒三滴   蛋清一个   生菜半棵   盐少许   猪肉片6两

制作过程:

     1、将淀粉、蛋清、盐、料酒拌匀,把切好肉片放在其中,腌制半小时。

     2、生菜洗净,撕成小片,用开水烫下,捞出来空干,铺在容器中。

     3、袋装的调味料在锅中翻炒两下,倒入开水煮沸;再将腌制好的肉片一片片放入锅内,不停的搅拌,等待锅的二次沸腾。

     4、将煮好的肉片盛置铺了生菜的容器内,并把花椒、干辣椒撒在上面。

     5、另开灶烧热半炒勺花生油,将热油均匀的浇在菜上面,再撒上蒜末、香葱末和香菜段,此菜就大功告成了。

温馨提示:

1、如果喜欢吃辣,可多放干辣椒或者在翻炒调料时加入;如果喜麻,则多放花椒(有点象唐僧了,嘿嘿~)

2、煮肉的时候不要时间过久,免得造成肉质过硬。另冷冻的肉切片比较方便。

3、铺垫在下面的菜,可以是青菜,也可以加金针菇、豌豆苗等,视个人口味。

2008-11-07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川味水煮肉片的制作

川味水煮肉片的做法制作方法详细介绍

无图

川味水煮肉片的制作材料:

主料:里脊肉、郫县豆瓣酱、小白菜、蛋清、淀粉、辣椒、花椒、葱、姜、蒜、蒜苗

川味水煮肉片的做法:

1、买里脊肉300克。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2、切薄片。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3、用蛋清、淀粉浆一下肉片。

4、郫县豆瓣酱1勺。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5、辣椒、花椒、葱、姜、蒜、蒜苗等配料。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6、放少许油把郫县豆瓣酱炒香下入少量辣椒及葱姜蒜。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7、加入一碗水开大火。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8、大火烧开后快速下入肉片下完后,放盐、味精,关火。(时间长了肉片就不好吃)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9、关火后迅速到入青菜垫底的汤盆里(小白菜容易熟,过一下水)。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10、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品尝一下美味了。
川味水煮肉片制作图示

2008-11-07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成都中医药大学 曾剑

推拿科,曾剑,推拿很不错。

哦,还有他的发型最酷,

2008-11-07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回味我的读书时代

    

      阳光明媚,照耀大地。想想就会觉得很美。

     只是今年有所不同,以前是和老师、同学在社院里面晒太阳,打着羽毛球。过着那美好的读书时代,真是太值得回味了。

       现在,大家都分开了。各自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想想以前的老师也很难见面了。因为他不像以前那样在陪着我们玩耍,要想见上以免也很不容。

      如果真要我用个词语来形容我的读书时代的,不知道“惬意”一词如何。

    

2008-11-07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街边的石蜜可以信吗

   专家提醒:街边货买不得
   金阳时讯消息 “号称‘长’在岩壁上,要几百年才能酿成的野生蜂蜜,在街边花20元就能买一斤,可信吗?”日前,记者接到市民王小姐的反映后,上街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遵义路人行道上看见,一名摊主面前的一块白布上,放着几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其表面还覆着青苔,横切面呈米黄色。见记者感兴趣,摊主拿起榔头敲下一小块让记者试试,记者闻了闻,确实有蜂蜜的味道。
   随后记者与摊主聊了起来。
   记者问:“这是什么啊?”摊主答:“石蜜,又叫岩蜂糖,好东西呢!”记者又问:“怎么个好啊?”摊主回答:“可以安神、润肺、健胃、去痰、活血、祛风,还可以入药。”摊主告诉记者,这石蜜是野生蜂在悬崖上筑巢而成,要经过好几百年才能形成一个,得来不容易,很是珍贵。“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卖啊?”记者问道。对方说:“20块钱一斤,不讲价。”
   记者随后采访了贵阳中医学院一位姓张的医师。张医师告诉记者,石蜜确有其物,主要产于山崖和石洞里,是野生蜜蜂酿造的,具有一定的润肺功效。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人直接用一般的蜂糖来假冒,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而且很少有人见过真正原始状态的“石蜜”,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路边货,有需要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去购买。
2008-11-02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食糖 饴糖

糖类化合物(广义的糖,即碳水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据专家统计,一个人活到60岁的人,一生需要摄取食物30吨左右,其中含糖类的食物即达10吨。食糖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1000克食糖能产生4000千卡的热量。放出的热量越多,食糖的营养价值越高。它一方面供给人们劳动时所耗掉的热量以恢复疲劳,另一方面供给人体内脏活动所需要的热量维持体温,维持生命。人在摄取食糖后,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将各种糖(单糖、双糖、多糖等)变为葡萄糖,一部分留在血液中(称血糖),另一部分以糖元的形式存在于肝脏(称肝糖)和肌肉(称肌糖)中。正常情况下,每天摄取的糖足够供应生理热能的需要,多余的糖可以经肝脏的生理作用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对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有重要的协助作用,它是人体主要器官时刻不能缺少的养料。神经系统时刻需要血糖,血糖降低即有昏迷休克的可能。此外,糖还是病人、老人、儿童、孕妇良好的营养品,尤其是红糖,营养更为丰富。

食糖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本草纲目》载:“石蜜,即白砂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而如霜者为糖霜,坚如白冰者为冰糖,皆一物而有精粗之异也。”性味甘寒,冷利。具有润肺生津、和中益脾、舒缓肝气之功效。赤砂糖又名红糖、黑糖。《本草纲目》称之为砂糖,并分析其药用性能道:“砂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但其性能和脾缓肝,故治脾胃及泻肝药用为先奇。”红糖营养价值优于白糖,每100克中含钙90毫克,近于白砂糖的3倍,含铁4毫克,亦为白砂糖的3倍,此外尚含有核黄素、尼克酸、胡萝卜素以及锰、锌、铬等微量元素。因此,赤砂糖具有补血、破瘀、缓肝、祛寒等效能,尤适于产妇、儿童及贫血患者食用。

饴糖,别名饧、胶糖、糖稀等。《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古方多用以补中益气。《本草经疏》云:“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脾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饴糖味甘性温,有补虚冷、益气力、健脾胃、润肺燥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胃脘寒痛及咽喉不适等病症。(南方)

2008-11-02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

石蜜 野生蜂蜜

蜂蜜是蜜蜂在蜂巢中酿成的蜜糖,又名食蜜、白蜜、白砂蜜、蜂糖、蜜糖、百花精、石蜜、石饴等。

我国古代药书《神农本草经》对蜂酿蜜和酿成的蜜品做了详细叙述:“蜂蜜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近代科学早已证明,蜂蜜内含65%~80%的葡萄糖和果糖,是多维高浓度的葡萄糖、果糖浆,不含脂肪,故被称为老年人的“牛奶”。

常食蜂蜜不会引起副作用,并可防止便秘,增加精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所以自古以来蜂蜜就被当做是保持青春、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而受到人们的珍爱。

蜂蜜的颜色、味道和糖含量等随蜂种、蜂源环境等的不同而异,如紫花苜蓿、三叶草、荆条、洋槐等品质较好。常食用的蜂蜜品种除上述的几种外还有紫云英蜜、桂花蜜、梨花蜜、批把蜜、桉树蜜、油菜云英混合蜜等。以华北、华东、东北地区所产蜂蜜为好。

祖国医学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心、胃和大肠经,有润肺补中、润燥滑肠、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及缓中止痛的功效。蜂蜜所治的疾病非常广泛,从内科到外科,从皮肤科到眼科,从妇科到小儿科,蜂蜜都可以大显身手。蜂蜜还是传统中药炮制原料,常用做蜜灸或炼蜜为丸,不但是极好的矫味剂,还可以使中药起“补中润燥”和“甘缓益元”的作用。

另外,蜂蜜还有美容的功效:
第一类功效:使皮肤光洁、细嫩。
第二类功效:减少皱纹,紧缩面部皮肤。
第三类功效:去斑。
第四类功效:保湿。
石蜜:梵语 pha^N!ita。冰糖之异称。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善见律卷十七(大二四·七九五中):“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尼者,此是蜜也。”正法念处经卷三(大一七·一七上):“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草纲目记载,石蜜,又称乳糖、白雪糖,即白糖,出产于益州(四川)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作成饼块,黄白色而坚重。主治心腹热胀,滋润肺气,助益五藏津。
就是一种糖类物质
很多食物都含有的







蔗糖是人类基本的粮食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蔗糖根据纯度的高低可分为三种;白糖、砂糖和片糖。

化学

蔗糖,有机化合物,分子量342.3。白色晶体,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蔗糖容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还原性。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

蔗糖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

性质

水中的溶解度: 每克水可以溶解 2.1 g蔗糖(25℃).

熔点: 186℃

能量密度: 17 kJ·g−1

生产

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 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

历史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汉朝至隋朝

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代

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宋代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

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元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现在的南洋)。

造冰糖法:将白糖煎熔,和入鸡蛋清除杂质,待火候合适,将新青竹破成蔑片,斩成一寸长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

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

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

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兴化府志》都有关于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叙述。证明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

早年出口纪录

中国从明朝开始将中国白糖出口到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岛。

明朝中国的白砂糖出口到印度孟加拉地区,也传播了中国制造白砂糖的方法。根据季羡林考证,孟加拉语和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砂糖都叫 cini sakara, 即“中国糖”,就是中国制糖术传入印度的证明。

明崇祯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广州前后购买13028担白糖和500担冰糖。

生理影响

蔗糖在人体消息化系统内经过消化液分解成为果糖和葡萄糖,经过小肠吸收.

蔗糖被认为会导致某些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是蛀牙,这是由于口腔的细菌可将食物中的蔗糖成份转换成酸,从而侵蚀牙齿的珐琅质。

蔗糖有高热量,摄取过量容易引起肥胖。

用途

甜料:茶、咖啡、药水、药丸等

汽水

糖果

饼干

糕点

腊味

调味料
货物、商品、期货

蔗糖为什么会有甜味

甜味通常用舌尖感觉。有一种联系到分子结构的甜味理论,认为许多有甜味的化学物质存在着距离为0.3 nm的两个能形成氢键的基团,这两个基团必须是分离的而不致互相合。舌头上有配合形成氢键的一边,这可用下图表示。



甜味感觉的示意图

当甜味物质的一部分键合到舌头上的一边,特殊的神经细胞就传出一系列的信息,感觉到甜味。蔗糖和糖精(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的甜味基团如下图所示。



蔗糖和糖精的甜味基团

糖精的甜味比蔗糖高300~500倍。这个甜味理论没有能够解释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索。
2008-11-02 | 发布:黄应丽 | 分类:百度空间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