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09
01

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

【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传说】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02
2009
01

二时辰和人体

中医夜话友情提示: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02
2009
01

十二经的足底穴位与应用

作为民间疗法的足底按摩技术已经流行几十年了。目前,这种保健按摩的方法正日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但是,这种按摩的理论却一直为神经反射学说所独占。虽然每一本足底按摩的书籍都会提到中医的十二经脉与足底有联系,但是其中并没有介绍相关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操作技术。因此,欲将足底按摩归入中医领域就有些牵强。可是正当各种理疗方法努力向中医(经络穴位)靠拢之时,我们也不好将足底按摩推出中医之外。为了确立足底按摩的中医地位,我进行了一年多的十二经脉通足底部的经络感传研究。虽然只是个人的经络感传结果,但希望能以此来抛砖引玉,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一点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也为临床提供一点治疗的依据。

    一、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的足底穴位图

       附图是我所作的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足底穴位图。图中的椭圆点就是十二经脉感传到达足底并扩散成穴位的部位(实际范围比图中还要大一些)。其中肺经和心经的足底感传范围还要向前方扩散一段。感觉的性质一般是麻和胀。图中用不同的颜色和形式表示不同的经络。

     二、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中足底穴位的命名

    为了方便的使用和称呼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中发现的足底穴位,我们用以下方法命名:

    1)总体称之为“十二经脉足底穴位”,或简称为“经足穴”。

    2)各穴称之为“某经足底穴位”,或简称之为“某(经)足穴”。具体名称是:脾足穴、肝足穴、肾足穴、心足穴、肺足穴、心包足穴、小肠足穴、三焦足穴、大肠足穴、胃足穴、膀胱足穴、胆足穴。

    3)足底穴延长线的命名有:心足线、肺足2线(肺足穴通2趾根联线)、肺足3线、肺足4线。相应的线端则称之为2趾根、3趾根和4趾根。

    三、经足穴在足底的分布规律

    仔细观察附图后,我们就会发现经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如下:

    1)手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外1/5 处向前内2/5 处画一条斜线,则线内下方为手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上方为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2)阴阳经络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各有区域。如从后内1/10 向小趾尖画一斜线,则线内上方为阴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线外后方为阳经在足底的经足穴分布区。

    3)足六经在足底的经足穴与相应足六经的某些经典穴位接近或重叠。如:脾足穴与脾经的太白接近;肝足穴与肝经的太冲接近;肾足穴与肾经的涌泉重叠;胆足穴与胆经的足临泣接近;膀胱足穴与膀胱经的京门接近;胃足穴与胃经的冲阳接近。

    四、经络感传的方法

    全息穴的经络感传方法与传统的经络感传方法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1)需要找到经络感传高度敏感人。

    2)入静后将需要探知的部位(如足底)完全放松,集中精力体验需要探知的部位。

    3)从需要探知部位的远端刺激十二经脉,刺激的手法要轻,可用内气催促气行经脉。

    4)需要反复多次以求得到稳定的感传线路。

    五、十二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

    足六经通达足底的具体路径比较简单,具体如下:

    1)脾经通过太白穴向下扩散至脾足穴。

    2)肝经通过太冲学向下扩散至肝足穴。

    3)肾经的涌泉穴与肾足穴重叠。

    4)胆经通过足临泣穴向下扩散至胆足穴。

    5)膀胱经通过京门穴向下扩散至膀胱足穴。

    6)胃经从冲阳穴向外下方发出一条分支到胃足穴。

    手六经没有通达足底的直接通路,它们是借用足六经的通路来到达足底的。具体如下:

    1)心经的感传经心脏至肝经,再下行至中封穴,再从足内侧向前下行到足底的心足穴。感传再向前行进约两寸。

    2)肺经的感传经中府穴进入胸腔,下行过膈肌到达结肠,沿结肠下行,从腹股沟出盆腔,经脾经的冲门穴沿脾经下行,经商丘穴到达足底的肺足穴。从肺足穴发出三条分支到达2、3、4足趾根部。

    3)心包经的感传从天泉穴,经前胸上部内表面到达肾经的俞府穴,经肾经下行至照海穴,再沿足内侧下行至足底的心包足穴。

    4)大肠经的感传经肩髃穴内行,从缺盆进入胸腔,沿乳中线下行,过膈肌后进入大肠,经腹股沟出盆腔,再经气冲穴进入胃经,下行到达踝部,经解溪穴从足外侧到达足底的大肠足穴。

    5)三焦经的感传经肩髎穴通过前后腋皱襞进入胆经,经胆经下行至丘墟穴,向外、后、下绕至足底部的三焦足穴。

    6)小肠经的感传经臑俞穴横行至心俞穴,再沿膀胱经下行至昆仑穴,再向下、向后、向内行至足底部,到达小肠足穴。

    六、十二经足底穴的应用

    知道了十二经通足底经络感传的足底穴位后,我们就可以将系统的中医理论用于足底按摩了。具体内容如下:

    1)用于十二经络的诊断

    如果某足穴局部发凉,皮肤枯萎,肌肉瘦削,按之酸痛,为相应的经络偏虚,同时也应具有该经络偏虚的其他症状。

    如果某足穴局部发热,皮肤色红,肌肉厚实,按之胀痛,为相应的经络偏实,同时也应具有该经络偏实的其他症状。

    2)用于十二经络的治疗

    如果某经络偏实,可以应用相应经络的某足穴按压以泻其经气;如果某经络偏虚,可以应用相应经络的某足穴揉摩以补其经络的经气。

    3)用于治疗足底部的疾病

    如果足底部发生了病变,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判断所病经络,并在该经的其他部位选穴治疗。

    4)应用举例

    民间疗法中有一种用木(竹)板拍打足底涌泉穴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当风寒感冒发高烧时,可以拍打数千下。一般几小时后就可以退热。现在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了。原来风寒感冒的经络病变是肺经和肾经的气虚,拍打足心的涌泉穴正好有补肺、肾经阳气的作用。

02
2009
01

健身气功——六字诀 详解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呵、呼、、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 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 :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
  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
  呵,读(K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
  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功补肺气
  呬,读(sì)。口型为两唇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五、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
  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
  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六、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1、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表示了人体呼吸的口型动作。如“嘘”字诀的口呼动作,即为嘴角紧缩后引,槽牙(即磨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缓缓呼出体外。再如“呼”字诀的口呼动作,即舌体中部下沉,舌的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正对着咽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呼出体外,等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也表示了不同口形动作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这可以在古书中找到解释。如《声类》曰:“出气急曰吹,缓曰嘘”。“吹”,即快速有力地吐出气流;“嘘”则为慢慢地呼气。在《庄子》里早有“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在此,“呼”其义为吐气,与“吸”相对。

  可见,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既表示人体对六个字的呼吸动作和六种具体的呼气口型,也表示六种不同的口型动作所发出的六种不同的音。

  2、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补”与“泻”?

  六字诀现存最早的文献《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该文献中的六字与脏器虽然与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六字诀的吸气方法只有一种,用口吐气却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而这六种吐气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

  这说明六字诀的吸气与六种吐气,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它是一个祛邪泻实又扶正的吐纳调气法。那么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具有的扶正之补与祛邪之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扶正、补气主要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祛邪、泻实主要是:呼吸吐纳中的吐气发音;动作中的两手外开、外拨导引;吐音中的两目睁圆;吐气发音中的微微用意。

  3、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吐音口型为什么很重要?

  健身气功•六字诀在习练中强调口型的重要性,而要求吐音准确,是因为不同的读音决定不同的口型,不同的口型又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变化,以致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的运行和经络的运行状况。

  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有:“凡病之来,不离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虽然记载中的发声与对应脏器的关系和现在的不同,但反应了不同的吐气发声,可使不同脏器内的邪气退出。如果吐气的口型不正确,所发的音必然有所改变,而已改变了的口型及走了调的发音,对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三焦脏器是很难有良好调节作用的。

  4、为什么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六字”吐音的音调要平?

  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虽然十分强调吐音口型的重要性,但口型正确,吐音准确,还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便是“六字”吐音的音调。

  因为吐音通俗地讲有高音、平音、低音之分,高音其气息高昂向上,平音则气息平和疏缓,低音便低沉向下。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中,如吐音的音调偏高,则易使人体内气上升;音调偏低,则易使体内之气下降。健身气功锻炼一般要求人体内的气宜沉不宜升,要上清下沉。如内气上升太过而升之有余,则易导致头疼头胀,心烦意乱,心神不宁等。若内气下降太过而致下陷,则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反应。所以,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均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

  5、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呼吸为什么要微微用意?

  要掌握健身气功•六字诀呼吸吐纳要领,要求初学者在呼吸时一定要注意微微用意,切不可意识过强,若用意过强易导致呼吸过于着力,而引起腹部鼓胀或收缩紧张,呼吸不协调引发身体不适。

  此外,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人体五脏六腑气机的调节,主要是依靠发音时口腔形成不同的口型、状态来作用于脏器的。而呼吸时微微用意不仅可集中习练者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强化吐音,强化口型,强化体内气息的调节。

  6、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起势为什么要两掌托、按、拨、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起势,其上肢要求两掌向上缓缓托起至胸前;两掌向下缓缓按至脐前;两掌外翻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两掌内翻向内,缓缓收拢至虎口交叉轻覆肚脐的动作导引,即两掌在身体前的上托、下按、外拨、内拢的动作。

  该动作的意义在于,通过两掌托、按、拨、拢及下肢有节律性屈伸,可起到肢体外在的动作导引而辅助呼吸诱导体内气血的运行,协调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具有促进全身气血畅通的作用,同时也为以下各势的习练做好准备。

  7、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导引的意义是什么?

  据文字记载,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在明代以前是没有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注明以口吐鼻吸配合动作:“肝若嘘时目睁精(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六字诀发展到今天的健身气功•六字诀,其六字吐纳配合动作导引,也必然有其相应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可以按照六字诀吐纳法对人体内气升、降、出、入的调整规律和节律,进一步促进人体内气的运行,对呼吸吐纳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将动作导引与吐纳相结合。

  第二,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功法,在呼吸吐纳中配合舒缓圆活、行如流水、婉转连绵的动作导引,对健身者可起到养生与练形相结合的作用。

  8、练“嘘”字诀时,为什么要左右转体伸展手臂?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嘘”字诀,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嘘”字诀与肝相应。口吐“嘘”字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

  而“嘘”字诀中的动作导引,两脚站立不动,身体向左、或向右交替旋转90度,同时手掌向上,由腰间缓缓向左、或向右交替伸展,可起到外在的动作导引和内在的气机运动,使左右两胁之肝的气机得以升发,气血得以调和,对口吐“嘘”字具有辅助性的作用。

  此外,身体的左右反复旋转,可使腰部及腹内的组织器官得到揉摩锻炼,不仅能提高中老年人的腰膝及消化功能,而且还能使人体的带脉得到疏通与调节。

  9、两目渐渐圆睁,与“嘘”字诀有什么关系?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字诀,主要是调整人体两胁部位的肝。在文献《童蒙止观•治病第九》中记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可见口吐“嘘”字具有祛肝热的作用。

  在“嘘”字诀的动作导引中,手掌由腰间缓缓向体侧穿出,同时配合口吐“嘘”字音,动作要求两目渐渐圆睁,并目视手掌伸出方向,具有疏肝明目的功效。因为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的濡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之说。所以,健身气功•六字诀“嘘”字诀的动作导引中两目渐渐圆睁,与口吐“嘘”字音都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但两目渐渐圆睁的动作导引在功法中,是辅助口吐“嘘”字音作用的。

  10、练“呵”字诀时,为什么要两手下插外拨、捧掌上翻?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呵”字诀,之所以要两手下插外拨、手捧上翻,是因为通过两掌内翻,掌背相靠,指尖向下,然后缓缓“下插”至肚脐前,以及再两掌内旋外翻,掌心向外,缓缓向前“外拨”的动作导引,可起到动作外导而引气内行,使心火下降,以温肾水的作用。动作中微微屈肘收臂,两掌小指一侧相靠,掌心向上所成“捧掌”,以及目视两掌心,在缓缓直膝中屈肘,两掌上捧至胸前,掌心向内的“上翻”导引,可使肾水上升,以肾阴之水制约心阳之火。而心火的下降温肾,与肾水的上升制火,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起到调理心肾功能的作用。

  此外,动作中的两掌捧、翻、插、拨,肩、肘、腕、指各个关节柔和连续地屈伸旋转运动,既锻炼了上肢关节的柔韧性、功能的协调性,也有利于防治中老年人的上肢骨关节退化等病症。
  11、“呬”字诀中的“藏头缩项”动作有什么意义?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呬”字诀,其“藏头缩项”即是两掌至胸部,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立于肩前,同时两肘下落夹肋,两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展肩扩胸,目视前斜上方的动作过程。

  该动作的意义是通过两肘下落夹肋,肩胛骨充分内收而展肩扩胸,头微后仰,形成“藏头缩项”的姿势,使胸廓得以充分扩张,吸入较多的大自然清气布满胸腔,同时姿势中的小腹内收,使丹田之气上升到胸中。如此先天、后天之气在胸中会合,具有锻炼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和与气体交换。有助于“呬”字诀吐音时对肺之浊气泄出,以及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并且肩胛骨的充分内收,及“藏头缩项”后的松肩推掌,可以刺激颈项、肩背部周围的穴位,能有效地解除颈、肩、背部的肌肉和关节疲劳,防治颈椎病、肩周炎和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12、“嘻” 字诀上肢动作的幅度大,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嘻”字诀,其下肢的动作幅度比较小,而动作的导引则更多的是上肢运动,并且动作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嘻”字诀是通过上肢于体前两掌内旋外翻后,掌背相对,提肘带手至胸、面部前,两掌再分开而外上举,在两掌外上举时目视前上方,胸腹微微舒展的动作导引,对全身的气机起到提升、外开的作用。当两臂屈肘,双手沿着原动作路线又缓缓下按至肚脐前,向下、向外左右分开至两髋外侧,目视前下方,身体中正时,其导引又可以起到肃降全身气血的作用。

  上肢的提手、分掌、外开、上举和内合、下按、松垂、外开动作,二者相反相成,不但可以导引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运动,达到调和全身气血的功效,更主要的是可辅助口吐“嘻”字对少阳三焦之气的疏通和全身气机的调理。

02
2009
01

老师讲的减肥穴位与减肥的注意事项

我的老师在减肥,以前都没什么的效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一下子就减肥减了18斤,很出奇的哦。

先是手脚上的穴位,

1 大腿是yin门,小腿承山

2 手后臂阳面正中点

3 头上络血

4 腹部天枢

双侧要同时按压,一分钟就搞定了,一周做2次,周2和5做一次。

做那天就什么东西也不要吃,第二天开始要是想吃东西就不要占淀粉,还要吃蔬菜不要放油,要单一。最好是水煮的就只放点盐巴。

水果只能吃猕猴桃和什么来着,我忘了。

听了后,我自己也感觉了下,做了下来的确不是很饿,但是我还是要习惯吃,吃是我的乐趣,难怪我那么的胖胖。还有,就是饮食上很讲究控制的哦。不管是饿瘦了还是点穴的作用,反正目的就是减肥减了18斤了。有效果。

 

02
2009
01

点点身上的“开心穴”

受访专家:张洁,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

  擅长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和妇科病。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在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里提到了拍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可以排解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阀门,这便是穴位。

  现在逼近年关,工作量骤增,如果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老觉得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身体没劲时,不妨按按这些“开心穴”。

  按揉心包经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轻叩百会和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作用。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指压合谷穴

  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叶加醋泡脚解焦虑

  足底集结着五大脏腑的经络,用艾叶加上醋泡脚可以温通气血,解郁疏肝。焦虑抑郁往往是肝气不疏、气滞血凝所致,而脚底经络集结,艾叶的温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气血畅通,经络通畅,从而达到疏肝理气、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温水泡20分钟,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别是多按按太冲穴,即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杜恩)

28
2008
12

麻婆豆腐

材料:

豆腐200克、牛肉馅100克、青蒜15克、豆瓣酱20克、豆豉10克、姜10克、辣椒粉0.5克、花椒粉1.5克、酱油10克、盐1克(根据口味)、糖5克、湿淀粉(淀粉加少许水调匀)3克、肉汤(或水)150克、油75克

做法:

1、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汆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

麻婆豆腐

2、豆豉、豆瓣酱剁碎,青蒜切段,姜切末

麻婆豆腐

3、炒锅烧热,放油,放入牛肉馅炒散

麻婆豆腐

4、待牛肉馅炒成金黄色,放入豆瓣酱同炒

麻婆豆腐

5、放入豆豉、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麻婆豆腐

6、下肉汤煮沸

麻婆豆腐

7、放入豆腐煮3分钟

麻婆豆腐

8、加酱油、青蒜段、糖,用盐调味(如果觉得够咸就不用放盐)

麻婆豆腐

9、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麻婆豆腐

10、盛出后撒上花椒面

麻婆豆腐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5d0b0100089q.html

28
2008
12

美味香辣虾的制作方法

活虾洗净剪掉虾须

土豆切条(约宽1-2cm)放油锅中炸黄捞出备用


虾过油炒变色捞出备用

青笋,芹菜,杏鲍菇切条备用


调料:豆豉,郫县豆瓣酱,葱姜蒜,辣椒


油烧热爆香调料。

下入大虾,各种配料,放料酒,酱油,白糖,翻炒入味。

香辣虾 (家庭版做法)

  英文译名:Fried Shrimps in Hot Spicy Sauce香辣虾

所属菜系:

  川菜(火锅)

所属类型:

  火锅靓品

基本特点:

  此菜酱香味浓,鲜香微辣,略带回甜,虾肉软嫩可口,营养强肾!

基本材料:

  活对(南美)虾(1斤左右)土豆(如换成红薯口味更佳)、冬笋(花菜)、黄瓜、西芹、大葱、生姜、大蒜仔、干辣椒、调料:海天虾酱、辣椒油、味精、鸡精、四川陴县豆瓣(八角、桂皮、草果、白寇、花椒、丁香)

制作过程:

  第一步:把上好土豆(红薯)去皮洗净切条儿,用色拉油炸熟后备用,上等冬笋(或煮熟的花菜也可)黄瓜切条备用,西芹切条,大葱切段儿,生姜大蒜仔切片各少许即可,小葱切花放一边备用。

  第二步:把活对虾要清洗干净,然后在每一只虾的背上开一刀(口大为宜便宜入味)用色拉油炸熟(家庭可以用少量油)。

  第三步:支炒锅,下适辣椒油和色拉油的混合油(比例是1/4),下八角、桂皮、草果、白寇、花椒炸香后捞出,然后下豆瓣葱姜蒜,依次下炸熟的虾、土豆(红薯)、冬笋(花菜)、黄瓜、西芹来回翻炒。

  第四步:待炒上几番以后,配料差不多熟了,下虾酱,然后下少许味精、鸡精、(注:无须下盐,豆瓣里有含盐)继续翻炒。

  第五步:炒至虾身卷曲,颜色变成橙红色,即虾已断生,即可出锅。

  第六步:出品上撒芝麻、香菜、小葱即可上桌!

  第七步: 超市购买一代火锅底料,待吃完虾后投入锅中涮菜口味更浓!然后根据口味加入适量鸡精味精和骨头汤!

  第八步:购买您喜欢的蔬菜和肉类产品涮菜即可!

28
2008
12

烹饪的技巧

    

       1.大蒜味辛辣,在烹饪中具有杀菌、增香、除异的作用,广泛用于各种菜式中。完整的大蒜,其气味并不浓,但当其组织受到损伤时则气味大增,这是因为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在组织破碎时,蒜中所含有的蒜苷酶被活化与蒜氨酸接触,致使蒜氨酸分解成烯丙基亚磺酸,生成平常人们所说的蒜素,蒜素还原便会生成含辛辣味的硫化物,并散发出大蒜特有的香气。
      在火锅店,大蒜可加工成茸,用于制作味碟。蒜泥香还是不香,其实与大蒜的品质品种和加工方法均有关系。一般来讲,独蒜比瓣蒜的口感及香味要好,小瓣蒜比大瓣蒜的香气要足。时下大多数火锅店,因蒜泥使用量大,故大多采用刀剁或绞肉机绞制,这些方法制作出的蒜泥颗粒较粗,严格说只能称为蒜粒,而非蒜泥,故其香味自然要打折扣了。那么怎样才能让蒜泥香味浓郁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四川农家最常用的蒜泥加工方法:取一擂钵(四川叫法,为木制凹形容器)或石臼,放入去衣后的大蒜,先用木棒将大蒜全部捣碎,再加少许精盐(也可加入适量味精)不停地捶捣,直至大蒜成糍粑状为止。用这种方法加工蒜泥,会越捣越黏,越捶蒜味越浓。

      医学上说,大蒜在使用前切好后放15分钟后使用,使其氧化,还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2 熬制糯米粥的窍门,熬制的方法还要方便快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老话。也许大多数人觉得熬糯米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说实在的,真要把糯米粥熬得香糯可口、不稀不稠,那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熬糯米粥不同于熬普通粥,因糯米煮后比较粘稠,很容易粘锅,甚至煮煳,所以需要守在锅边不停地搅动锅底;此外,煮糯米粥一定要把握好加水量;还有就是要掌握熬粥时的火候,淘好的糯米还应水开下锅,先用中火熬至米粒涨开,再改小火熬至米水融合。说一个小诀窍,熬糯米粥时最好加少许色拉油进去,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溢锅,还可起到增香增白的效果。 其具体制法为:第一步先把大量糯米淘洗净,下入烧开的沸水锅中(糯米与水的比例约1:3),边搅边熬,直至成较稀的糍粑状糯米饭,即可离火备用(也可将糯米上笼加水蒸成糯米饭),这一步目的是将糯米制熟。第二步就是根据具体的品种对制糯米粥,根据前堂的需要量,另锅上火掺清水烧开,舀入适量糯米饭,依品种分别加入花生或红枣、百合等,用小火熬煮约二十分钟即成。最后提请注意,应当在粥熬好以后才加入白糖。


     3有些卤料配方上经常看到红曲米或红曲,请问这东西在烹饪中究竟有啥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它?
     红曲米在饮食行业里一般又叫红曲,其实红曲就是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又称红曲霉,用它接种寄生于粳米上,方可称为红曲米,所以说,这里米仅仅是载体。红曲米的生产工艺包括浸米、蒸饭、晾饭、接种、推曲、搓曲、上铺、喷水拌曲、出曲晒干等工序。一般从米饭培养至出曲,大约需4天左右,红曲米米粒外表便全部呈紫红色,经晾干或烘干即成。而在成品红曲米中,仍有一部分色菌在继续发酵,最终使红曲米中残存的白心红透,所以民间有陈年红曲米比新货好的说法。
     红曲米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微有酸味,味淡,它对蛋白质有很强的着色力,因此常常作为食品染色色素。红曲米与化学合成红色素相比,具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还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烹饪中,红曲米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烧菜染色,如江苏名菜樱桃肉、无锡排骨的制作;又可用于烧腊、酱卤食品,如广东叉烧和某些卤水的制作;还可用于红肠一类的灌肠上色,以及配制糖醋、西汁等复合味时调色。此外,粥饭、面食、腐乳、糕点、糖果、蜜饯等在制作中也经常用到红曲米。
使用红曲米染色,一般都是把红曲米制成红曲水使用,其方法是:将红曲米50克用石磨或粉碎机碾碎(也可整粒使用),然后放入1000克清水中煮沸,改小火续煮5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即得红曲水。此外,也可将红曲米制成红曲粉使用。使用红曲米时需注意,用量不宜多,否则口味发苦,不过可加点糖,起到去酸解苦的作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红曲米易受潮,一旦受潮,就会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染,逐渐霉变,结块生虫,故保存时,应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


     4做白切鸡都有些色泽发黑、肉质发柴呢?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
    造成白切鸡颜色发黑、肉质发柴的原因,主要还在于煮鸡、浸鸡等过程中做得不到位。我认为,若是要效果好,那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应选用肥嫩的仔鸡,宰杀时需放尽鸡血,以免造成淤血,否则,煮出的鸡就会发黑。其次,煮鸡时,应采用沸水下锅、热浸至熟的方法。具体做法为:锅上火,掺入清水,加入姜块(拍破)、葱结,大火烧沸后,放入整鸡浸煮,随即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煮约2分钟后,关火浸约25分钟,即可捞出。利用这种方法,可在短时间内使鸡表面的蛋白质凝固,鸡肉的鲜味物质和水分也较少溢出到水里,鸡皮也不会因水剧烈沸腾而造成收缩破裂。
       鸡浸熟后,应立即拌食。如不能即时食用,切勿将鸡捞出晾放在空气中,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鸡肉表面水分会被风干,鸡肉内部的水分也会逐渐蒸发,不仅鸡肉颜色发黑,肉质也发柴了。这时可采用冷浸的方法,不将鸡捞出,而是直接放在冷汤中浸泡一段时间。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鸡肉的水分,保持色泽不变,还可使鸡肉鲜嫩味美。冷浸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浸泡的时间越长,鸡肉就越嫩,味道也更鲜美。
在冷浸好后,将鸡捞出来刷一层香油,这样也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和变色。

   5炒菜时出现原料粘锅的情况,原因主要还是没有炙好锅和没有掌握好原料下锅的时机造成的。
   炙锅,即炙炒锅。它是爆、炒类菜肴或摊蛋皮、摊鸡片等临烹制前的一道操作程序。方法是:将干净的炒锅置炉上,用旺火烧至温度很高时(有时锅底几乎被烧红,即所谓的辣锅),舀入冷油并用炒勺边淋边搅,使油向四周散开,滗去油,随后还要反复进行两次,这便是俗称的“热锅冷油”炙锅。炙好的炒锅光滑、油润、干净,后面原料下锅自然是受热均匀,不易巴锅。
我们炒菜时用的锅有生铁锅和熟铁锅之分,虽然它们炙锅的方法一样,但使用不同的锅时,原料下锅的时机却有所不同。若掌握不好,也容易粘锅,这是厨师平常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
生铁锅质脆,一般都较为笨重、厚实,不易散热,炙锅放油后,应立即投入原料炒制,因锅底温度高而油脂温度低,于是就不易粘锅。而熟铁锅质韧,一般较轻且薄,热量很容易散失,炙锅放油后,锅底的温度与油脂的温度差不多,需上火略加热片刻以增加锅底的热量,再下入原料炒制,才不易粘锅。给熟铁锅锅底加热的时间很短,一般只需几秒钟即可。若不加热这几秒钟,就可能变成“凉锅凉油”,原料下锅后,其原料外层的蛋白质、淀粉浆就难以快速凝固,从而附在锅底,出现粘锅现象;若加热时间过长,则可能变成“热锅热油”,原料下锅后,因骤然受到高温,使得原料表面的蛋白质、淀粉浆迅速凝结,虽然这样原料不易粘锅,但原料相互之间却容易粘结成坨,导致原料受热不到,影响到成菜质量。
凉菜

6我制作的山椒泡凤爪,颜色总是不如人家的白,口感也要差一些呢?
    山椒泡凤爪是前几年流行的一道菜肴,一直深受群众喜爱,后来许多厨师从中受到了启发,将大量的荤类原料,甚至高档的海产品都用山椒水泡制,如猪蹄、猪耳、猪尾、鸭舌、鹅肠、墨鱼仔、鱼翅、鲍鱼等等。虽然现在泡制荤类原料已经比较常见了,但是现在有部分厨师制作的山椒泡凤爪仍然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我在这里,有必要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首先,应选用无斑点杂色且大小均匀的凤爪,这样,煮制时才能保持色泽和成熟度一致。
      其次,煮凤爪时应先将水烧沸,并且是在放入少许白醋的同时,再下凤爪煮制,待水重沸后,迅速将锅端离火口,焖5分钟至凤爪成熟后,捞出用冷水漂凉,然后放入调好味的山椒水中泡至入味,即成。煮凤爪时放入白醋的目的,除了对凤爪起除异增鲜漂白的作用以外,同时还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促使其表皮更紧实,从而可以保持成菜的滑爽。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待凤爪泡入味以后,要及时捞出来食用,如在汁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凤爪的肉质肯定会变软,颜色也会变得不正常。

     6怎样腌制虾仁才会晶莹透明、有弹性呢?它与一般的码味上浆有什么不同?
答:要想让虾仁达到晶莹透明的效果,那腌制方法当然与一般的码味上浆方法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腌制,实际上是对虾仁在码味上浆前的处理。我们平常见到的虾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冰冻的成品虾仁,多呈粉红色或青灰色;一种是鲜虾剥壳取得的虾仁,多呈淡青色。没有腌制过的虾仁,质地较软,腥味较重,直接用其制作菜肴,效果往往不好,尤其是在制作“水晶虾球”、“油泡虾球”、“虾饺”等菜点时,由于对成菜的颜色和质地更为讲究,所以腌虾采用哪种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
要想虾仁晶莹透明、有弹性,腌制时,食粉和枧水是必不可少的用料。枧水和食粉都属于疏松剂,呈弱碱性,具有膨胀性,能促使虾肉吸水,促其外形变得硬挺,质地变得脆嫩。
其腌制方法为:每500克虾仁加入3克食粉、5克枧水及少许清水,然后拌和均匀,腌渍30~50分钟,再以流动水冲至虾仁摸起来没有粘手的感觉,即可。
腌制后的虾仁,体积增大,颜色变浅,透明度增强,外形硬挺,质地脆嫩,烹制成菜后能达到晶莹透明的效果,当然这种晶莹透明也只是相对而言的。这时我们便可以根据菜肴的需要,对腌制后的虾仁先进行刀工处理,然后再码味上浆,入锅烹制。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码味上浆的方法:将腌制好的虾仁从背部片开,去除沙线,洗净后,用洁净毛巾吸干水分,每500克虾仁中加入鸡蛋清1个、精盐3克、味精4克、胡椒粉2克、生粉5克,然后拌匀放入冰柜中冻2小时,即可取出来下锅烹制。



凉菜是筵席上首先与食客见面的菜品,故有“见面菜”或“迎宾菜”之称。因此,凉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食客对筵席的印象。凉菜拼盘,更是各类凉菜品种自然巧妙的组合,因此需要较为讲究的刀工技术、较为协调的色泽搭配以及较为优美的装盘造型等等。
制作凉菜拼盘,首先要了解凉菜拼盘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操作步骤。传统的凉菜拼盘有双拼、三拼、四拼、五拼、什景拼盘、花色冷拼等6种不同的格式,而制作拼盘时都要经过垫底、围边、盖面三个步骤。现分别详述如下:
1 双拼。就是把两种不同的凉菜拼摆在一个盘子里。它要求刀工整齐美观,色泽对比分明。其拼法多种多样,可将两种凉菜一样一半,摆在盘子的两边;也可以将一种凉菜摆在下面,另一种盖在上面;还可将一种凉菜摆在中间,另一种围在四周。
2 三拼。就是把三种不同的凉菜拼摆在一个盘子里,这种拼盘一般选用直径24厘米的圆盘。三拼不论从凉菜的色泽要求和口味搭配,还是装盘的形式上,都比双拼要求更高。三拼最常用的装盘形式,是从圆盘的中心点将圆盘划分成三等份,每份摆上一种凉菜;也可将三种凉菜分别摆成内外三圈,等等。
3 四拼。四拼的装盘方法和三拼基本相同,只不过增加了一种凉菜而已。四拼一般选用直径33厘米的圆盘。四拼最常用的装盘形式,是从圆盘的中心点将圆盘划分成四等份,每份摆上一种凉菜;也可在周围摆上三种凉菜,中间再摆上一种凉菜。四拼中每种凉菜的色泽和味道都要间隔开来。
4 五拼。也称中拼盘、彩色中盘,是在四拼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凉菜。五拼一般选用38厘米圆盘。五拼最常用的装盘形式,是将四种凉菜呈放射状摆在圆盘四周,中间再摆上一种凉菜;也可将五种凉菜均呈放射状摆在圆盘四周,中间再摆上一座食雕作装饰。

    6怎样用姜?
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使用,却不是人人必晓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反之那就会弄巧成拙。我们在烹制时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挤成鱼圆,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若把生姜剁成米粒状,拌入鱼茸里制成的鱼圆,吃在嘴里就会垫牙辣口,且色彩发暗、味道欠佳。又如在烧鱼前,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后下鱼煎烙两面,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鱼与姜同烧至熟。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且可去膻解腥;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撤下姜米,其效果欠佳。因此,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用姜。

1.姜丝入菜 多作配料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按颜色又有红爪姜和黄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切丝与瘦猪肉丝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独具一格。“三丝鱼卷”是将桂鱼肉切成大片,卷包笋丝、火腿丝、鸡脯肉丝成圆筒形,然后配以用浇姜腌渍的酱姜丝,还有葱丝、红辣椒丝,加酱油、糖、醋溜制即成。味道酸甜适口,外嫩里鲜。把新姜或黄姜加工成丝,还可做凉菜的配料,增鲜之余,兼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扬传统凉拌菜“拌干丝”,它是把每块大方豆腐干切成20片左右,再细切成比火柴棒还细的干丝,用沸水浸烫3次,挤去水分,放入盘中,上面再撒放生姜丝,浇上调味而成的。干丝绵软清淡,姜丝鲜嫩辣香。

2.姜块(片)入菜去腥解膻
生姜加工成块或片,多数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中,具有去除水产品、禽畜类的腥膻气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姜,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后要弃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炖鸡”,配以鸡蛋称清炖子母鸡,加入水发海参即为“珊瑚炖鸡”,以银耳球点缀叫做“风吹牡丹”,佐以猪肠叫“游龙戏凤”,添上用鱼虾酿制的小鸡即为“百鸟朝凤”等。在制作中都不可不以姜片调味,否则就不会有鸡肉酥烂香鲜、配料细嫩、汤清味醇的特点。

姜除在烹调加热中调味外,亦用于菜肴加热前,起浸渍调味的作用,如“油淋鸡”、“*烧鱼”、“炸猪排”等,烹调时姜与原料不便同时加热,但这些原料异味难去,就必须在加热前,用姜片浸渍相当的时间,以消除其异味。浸渍时,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料酒、葱,效果会更好。

3.姜米入菜起香增鲜
姜在古代亦称“疆”,意思是“疆御百邪”之说。姜性温散寒邪,利用姜的这一特有功能,人们食用凉性菜肴,往往佐以姜米醋同食,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再配以姜米,互补互存,可以防止腹泻、杀菌消毒,也能促进消化。如“清蒸白鱼”、“芙蓉鲫鱼”、“清蒸蟹”、“醉虾”、“炝笋”等,都需浇上醋,加姜米,有些还需撒上胡椒粉,摆上香菜叶。

姜米在菜肴中亦可与原料同煮同食,如“清炖狮子头”,猪肉细切再用刀背砸后,需加入姜米和其他调料,制成狮子头,然后再清炖。生姜加工成米粒,更多的是经油煸炒后与主料同烹,姜的辣香味与主料鲜味溶于一体,十分诱人。“炒蟹粉”、“咕喀肉”等,姜米需先经油煸炒之后,待香味四溢,然后再下入主配料同烹。姜块(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而姜米则多用于炸、溜、爆、炒、烹、煎等方法的菜中,用以起香增鲜。

4.姜汁入菜色味双佳
水产、家禽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烹制时生姜是不可少的调料。有些菜肴可用姜丝作配料同烹,而火工菜肴(行话称大菜)要用姜块(片)去腥解膻,一般炒菜、小菜用姜米起鲜。但还有一部分菜肴不便与姜同烹,又要去腥增香,如用姜汁是比较适宜的,如前面讲的制作鱼圆、虾圆、肉圆及将各种动物性原料用刀背砸成茸后制成的菜肴,就是用姜计去腥膻味的。
制姜汁是将姜块拍松,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一般还需要加入葱和适量的料酒同泡),就成所需的姜汁了。

生姜在烹调中用途很大,很有讲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来调味,如单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姜米调味,势必会“喧宾夺主”,影响本味。俗说:“姜是老的辣”。烹调用姜不应选用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
怎样用盐

盐在烹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将食盐的咸味称为“百味之王”,“一盐调百味”。盐在烹调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和增强风味。烹调加盐时,既要考虑到菜肴的口味是否适度,同时也要讲究用盐的时机是否正确。学术理论认为,人的味觉可以感觉到咸味最低浓度为0.1%~0.15%。感觉最舒服的食盐溶液的溶度是0.8%~1.2%。因此制作汤类菜肴应按0.8%~1.2%的用量掌握。而煮、炖菜肴时一般应控制在1,5%~2%的范围内,因为这些菜肴食用时常和不含盐的主食一同食用,即下饭的菜,所以加盐量应该大些。

盐在烹调过程中常与其它调料一同使用,使用过程中几种调料之间必然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复合味。一般说,咸味中加入微量醋,可使咸味增强,加入醋量较多时,可使咸味减弱。反之醋中加入少量食盐,会使酸味增强,加入大量盐后则使酸味减弱。咸味中加入砂糖,可使咸味减弱。甜味中加入微量咸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甜味。咸味中加入味精可使咸味缓和,味精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以增加味精的鲜度。此外,食盐有高渗透作用,还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制作肉丸、鱼丸时,加盐搅拌,可以提高原料的吃水量,使制成的鱼丸等柔嫩多计。在合面团时加点盐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的弹性和韧性。发酵面团中加点盐还可起到调节面团发酵速度作用,使蒸出的馒头更松软可口。
在烹调中掌握用盐,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烹调前加盐 即在原料加热前加盐,目的是使原料有一个基本咸味,并有收缩。在使用炸、爆、滑馏、滑炒等烹调方法时,都可结合上浆、挂糊,并加入一些盐。因为这类烹调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层浆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须在烹前加盐。另外有些菜在烹调过程中无法加盐,如荷叶粉蒸肉等,也必须在蒸前加盐。烧鱼时为使鱼肉?/ca>

28
2008
12

做家庭饮食中的小常识,很有用的哦。

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2、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煮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20、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3、煮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4、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26、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3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3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3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4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42、炒波菜时不宜加盖。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4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4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4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

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47、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8、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49、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50、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51、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52、蒸馒头时掺入少许桔皮丝,可使馒头增加清香。

53、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54、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55、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56、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时或炒辣椒时加点醋,辣味大减。

57、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58、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59、菜太辣,放一只鸡蛋同炒。

60、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

61、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62、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

63、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64、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盘中,趁热撒上少许白酒,稍凉后再撒上少许食盐,放置几天几夜都稣脆如初。

65、菜籽油有一股异味,可把油烧热后投入适量生姜、蒜、葱、丁香、陈皮同炸片刻,油即可变香。

66、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没有怪味了,炒出的菜肴香味可口,并可做凉拌。

67、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68、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69、当锅内温度达到最高时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70、熬猪油:在电饭褒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

71、泡菜坛中放十几粒花椒或少许麦芽糖,可防止产生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