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秋老虎了,要问什么是秋老虎呀?秋老虎怎么形成的呢?
秋老虎也就是我们说说的处暑。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主要的表现就是昼夜温差的不同,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不要感冒了。
...明天就是秋老虎了,要问什么是秋老虎呀?秋老虎怎么形成的呢?
秋老虎也就是我们说说的处暑。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主要的表现就是昼夜温差的不同,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不要感冒了。
...燕麦片可以是减肥的食品,为什么呢?那么浮小麦是不是和燕麦片是不是“一家人”呢?和小麦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就来说说这燕麦到底是什么?其实在我的老家,在麦地里面就可以看见燕麦(我们那把这个当杂草),那是野燕麦。燕麦的功效是: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对体虚自汗、盗汗、肺结核的病人很有帮助。燕麦还有助于长期控制能量摄入,缓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燕麦纤维还可减轻饥饿感,当然就可以有助于减轻体重,所以对减肥的人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饮食哦。不得不说的是我国人民日常食用的小麦、稻米、玉米等9种食粮中,以燕麦的经济价值最高。
...
小时候,不知道爸爸种的五加皮,还以为是一般的什么草,就用镰刀给割断了,晚上还高兴的对爸妈说,今天我把地里面的好多草给除了,尤其是长的像刺一样的东西,爸爸一听,连忙问是那个位置的?我回答后,爸爸急了,说那是他种的中药,都种了3年了才长到那么的旺盛,结果被我给弄死了,那事之后,我就知道了,那不是一般的草,是中药---五加皮,爸爸又叫它“刺五加”。
【药 名】:五加皮
【拼 音】:WUJIAPI
狗脊 Gouji
[出处]《神农本草经》。
[药材学名]Rhizoma Cibotii。
【英文名】:EastAsianTreeFernRhizome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30cm,直径2~10cm。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臭,味淡、微涩。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长5~20cm,直径2~10cm,厚1.5~5mm;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质坚硬。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黄狗头
【基原】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 (L.) J. Sm. 的干燥根茎。《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狗脊,系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 Woodwardia japonica (L. f.) Sm. 。其根茎在湖南,江西,广西亦有作狗脊使用者。在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地则作为贯众入药。
[采制贮藏]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昨天我的一位同学打电话过来说他过年给家里人买了一棵人参,但是不知道怎么样的服用会效果更好一些。鉴于此,响石潭特地就人参的功效炮制以及用法分析总结如下:
人参为五加科,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红参、生晒参、糖参、参须等。它们虽然都有补气之功效,但又各有所不同。
注意事项: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选方
①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②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③治卒得咳嗽:(《补缺肘后方》)
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
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
④治伤寒大毒嗽:(《食疗本草》) 怡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
⑤治咸哮喘嗽:(《本经逢原》)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
⑥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本草汇言》)
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
⑦治大便干结不通:(《本草汇言》)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
⑧治胎坠不安:(《本草汇言》)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
⑨治诸鱼骨哽在喉中:(《圣济总录》饴糖丸)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
⑩治误吞银环及钗者:(《古今录验方》) 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
⑾治误吞稻芒:(《简便单方》)白饧频食。
(12)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
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
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④《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
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
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
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⑤《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
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
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
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
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
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
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
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
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
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小时候还不知道,我们老家原来就长有首乌这个东西呢,都是上大学了后才知道,也是爸爸告诉我那里有,我们才去挖的。首乌的藤叫做夜交藤,对于失眠的人有帮助,对首乌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学习了没有用就淡忘了,就记得首乌可以使头发变得更加的黑亮。
今天,我看书,突然一个男的走了进来,问我生首乌可以拿来吃不?有什么用?我回答到,可以食用,然后给他说可以,后来在换书,发现自己那些地方没有给病人讲到,最关键的就是生首乌和制首乌的功效是截然不同的。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
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
生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
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哪个重要?都重要。但是哪个最难学?无疑是脉诊最难学了。响石潭在大一的时候就学习了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当时中医基础理论是著名的火神派代表人物卢崇汉,中医诊断学是博士生导师严石林教授讲的。可惜自己那时候少不更事,有两个名师来给我们上课,可是自己那时候对中医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能够深刻的学习中医脉诊。
后来到了大三的时候,自己和赵老师门诊,对于脉诊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同时开始背诵《濒湖脉学》,并在门诊中进行大量的脉诊实践。不过很可悲的是,到了后来真正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反而没有中医的实习了。虽然是在中医院实习,可是医院基本全部西化,中医从何学起?
后来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老师写的《中医治法与方剂》,知道了其实脉学是相通的,需要掌握/重点掌握的主要就是浮沉迟数等等几种脉象,20多种脉象不可能全部记住,关键是明确其中的机理,需要对脉象的深刻理解,不要把脉象想象的过于复杂,需要条理化,思维必须清晰,必须明确其中的气血阴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