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09
11

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下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延缓骨关节病的进展应成为老年人的日常必修课。本文简要介绍膝骨关节病的防治要点,希望对广大老年朋友有所助益。
  1、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注意少上下楼梯、少远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
  2、保持合适的体重,防止身体肥胖、加重下肢关节的负担,一旦体重超标,要积极减肥,注意调节饮食,控制体重。
...

17
2009
11

中医看病的歌诀

看病歌(王锡鑫)

浅学医理已多年,精微奥旨岂敢言.
阅历自信知症处,不敢秘密载简编.
有病先要望气色,面色光泽病易痊,
赤红如潮血虚极。实火唇红并口干,
口唇白者阳分弱。鼻孔红燥肺火炎,
耳疼肾热或君火。心热舌红又燥烦。
肝肺有热现于面,左肝右肺见两颧。
面色青黑肝肾损,白主气虚宜培元,
色若黄滞脾有积。眼下青色定主痰,
...

17
2009
11

甲型流感的预防与中医治疗

第一部分   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离患者,减少集聚;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勤洗手,居室常通风。
...

17
2009
11

一个病人的腰椎病的方子

临县有个病人拿个方子来找我,让我看看能否服用,说她弟弟的腰突症几年前就是吃这个方子好的,并说方子很神!(家乡周围吃愈了好多人)。方子我贴上来让大家瞧瞧!生川乌25g当归15g  木瓜15g  砂仁15g  明雄10g  栀子15g  川牛膝15g  广木香15g
粉碎泛为水丸或装胶囊,大号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一粒。

备注:以上是转载的哈。

...
17
2009
11

头痛的中医治疗

1、 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2、 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 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
17
2009
11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医学点穴11寓床验集》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
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
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

17
2009
11

手发凉----灸中府

1、只此一手--中府穴
一60岁老妪,左手发凉数年,诊其左手脉较之右手明显偏细,《脉经》有言:寸口脉细,灸中府。
中府穴施灸,数次而安。

2、只此一手--天府穴
某男,30岁,随吾学针者,一日晚饭后突觉面颊发烧,无余证,查其天府穴压痛明显,遂针泻之,立消。

3、只此一手--侠白穴
某男,农民,近30岁,左手掌开裂四五年,夏重冬轻,查侠白穴压痛明显,嘱其循经向下推按,一周而愈。

...

17
2009
11

针灸一穴治疗疾病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
17
2009
11

治疗颈椎腰椎秘方--膏药

治疗颈椎腰椎秘方

   马钱子20克   川乌,草乌各15克   红花30克 桃仁30克   血藤30克   接骨草30克

   桂枝30克   地龙30克   细辛10克   麻黄20克   牛膝30克   桑寄生30克   土元10克

...
16
2009
11

看舌头知道是何病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  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  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  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如今到医院找中年以上的中医看病,许多医生把望舌看得比诊脉  重要。在问了症状之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