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黄应丽第一次和响石潭去动物园玩耍,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看见了活生生的老虎,以前是在但是的荧屏上面看见过,没有真正的亲眼见过,那就更不要说是什么虎骨了。
老虎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老虎的骨头甘、辛,温。归肝、肾经,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的功效。可以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当然了,虎骨是很难找到的了,也是名贵的中药材,价格也很贵。那要是要如要怎么办呢?黄应丽的爸爸给黄应丽说过,可以用猫来代替,比如在找不到虎爪来如要的时候,可以用猫的爪来代替。
怎么识别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虎骨呢?黄应丽小时候听说过,要是真正的虎骨拿到猫或者是狗的面前,猫和狗都会害怕的,这只是黄应丽听说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想这也许有他的一定道理的吧,以为狗和猫都是通过嗅觉来闻味道的,当它问道了老虎的气味,肯定还是有点畏惧的。
这个办法极简单也很有效的。这是那些卖仿虎骨索不能做到的。
希望大家爱护我们的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动物,要是有药用需要的话,可以用其他的代替,黄应丽想起了了成龙在电视上面的那句公益广告的话,大概意思是:有杀害就有贩卖,有人买就有人走险去杀害这些保护动物。
真假虎骨的鉴别
虎骨别名大虫骨、老虎骨、虎胫骨、炙虎骨。产地为吉林、黑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虎骨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辛温,能祛风湿,止痛,强壮筋骨。
虎骨的特征为:头骨较圆,背腹面侧扁,吻部短,额骨,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顶骨后面常有一脊棱,颧骨粗大。上颌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 对,臼齿4对,下颌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3对,共有牙齿30个。犬齿粗大而锐利。颈椎7节,胸椎13节,腰椎7节,骶椎3节常愈合成一块,尾椎2--28节,多为双数。肋骨13对。肩胛骨2块,呈扇状牛圆形。
前肢上节为肱骨" 根,其中段呈筒状,两端膨大而光滑,下端靠近骨环处内侧有一椭圆形的孔,习称“凤眼”。下节尺骨较长。
后肢上节为股骨" 根(习称“棒骨”),呈圆柱形,上端有一向内侧突出半球形的股骨头,下端有长圆形凹槽,为髌骨所在处;髌骨习称“ 虎胫”,略呈圆形,内面光滑,厚而坚重。下节两骨并列,胫骨较粗大,三棱柱形,习称“ 正骨”;腓骨较细,习称“帮骨”。
前足5 趾,后足4 趾,趾端均具短爪钩。残留肢掌上的皮毛有黑色横斑。
虎骨表面均呈黄白色,细腻而稍显油润。质坚实而重。横断面:肱骨呈不规则的钝圆四棱形,周围骨密质厚4--9mm;胫骨呈钝圆三角形,骨密质厚4--5mm;中心均有骨髓腔,其周围有较薄的骨松质,骨髓腔约占骨直径的1/3,骨髓形成网状,灰黄色。髌骨的断面呈椭圆形,长径约3.7mm,短径约2mm无骨髓腔,中间为致密聚集的不规则骨松质,周围有骨密质、软骨组织。气腥
由于老虎是国家的保护动物,不能猎取,所以虎骨非常少见。市场街头上兜售的“虎骨”,多是用牛、马、驴、猪、狼等动物的骨头加以伪装冒充的。真假虎骨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相对密度。虎骨质地特点密实坚硬,不同于其他动物同部位同体积的骨头,虎骨的相对密度(比重)几乎比牛骨大一倍。
(2)看四肢骨:假虎骨的四肢骨顺直,关节处往往突然膨大如球状,骨面无棱角,手掂骨头质量轻;真虎骨的四肢骨粗状而略有弯曲,骨面有明显的棱角,手掂质地坚实而沉重。
(3)看四肢骨横断面:假虎骨四肢长骨的横断面,骨质粗而骨壁薄,骨中空腔大,内壁中粘附有少量骨髓,这些骨髓干燥后结成稀少的网状;真虎骨四肢长骨的横断面,骨质细而骨壁厚,骨中空腔小,内壁中粘附有多量的骨髓,这些骨髓干燥后结成的网状多,约占肢骨断面的三分之二以上,呈棕黄色,有特殊而强烈的腥味。
(4)看脚掌与足趾:真虎骨的前足5趾,后足4趾,趾端均有短爪钩;假虎骨的前后足趾的趾端没有短爪钩,伪造者一般都是将其他动物的爪子用胶水粘上去。
(5)看皮毛色泽:假虎骨的皮毛色泽不自然,有的将其浸入沸水中即褪色,说明经过染色处理;真虎骨的色泽光亮自然,浸入沸水中不褪色。
虎骨的炮制方法
始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唐代的时候有炙焦、炙黄、炙黄捣碎、酒渍等制法,到了宋代发展成十几种。明代又出现醋煮炙黄,酒洗醋炒,烧灰等制法。概括来说,主要有不加辅料的炒(炙)、烧煅法和加辅料的炮制两种方法。不加辅料的炒(炙)、烧煅应用较早,始于唐代,但后世应用不多。加辅料的炮制主要辅料有酒、醋、油、蜜和姜等。
各家论述:
《备急千金要方》:炙焦,碎如雀头。···炭火边上炙令黄色,椎刮取净,捣碎,酒渍服。···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
《太平圣惠方》:捣为末,微炒。
《圣济总录》:沙瓶中盐泥固济煅存性。···烧存性···酒渍炙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醋炙···酒醋涂炙令黄。···先折开,取出内中髓,却涂酒及酥等,反复炙令黄、赤色。
《洪氏集验方》:细镑,须用酥炙全酥。···用羊脂油涂炙焦。···酥炙。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打碎,酒煮。···薄片姜浸一时焙干···。
《丹溪心法》:酒浸,酥炙。
《增补万病回春》:···火煨。
《普济方》:酥炙,醋浸一宿,蘸醋炙令黄为度。
《仁术便览》:酥油炙透。
《本草蒙鉴》:取涂酥油炙脆,勿煎汤液,唯制散丸。
《本草汇》:煅赤研细。
《医学丛众录》:酒炒。
《本草便读》:用以煎胶,功兼滋补。
《医宗说约》:酥炙。
《玉揪药解》:酥炙研用,熬膏佳。
《医门法律》:油炙。
《串雅外编》:羊油炙酥···麻油炙。
《得配本草》:左胫骨尤雄,或酒或醋或酥炙入药。胫骨,羊油涂炙···头骨,酒炙···。
现代常用制法:
虎骨:去净筋肉,洗净,阴干,临用时敲碎。
油虎骨:取净虎骨,置锅内用麻油炸酥,或抹麻油后用火烤酥。
醋虎骨:取沙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净虎骨,炒至黄色,筛去沙子,将虎骨乘热倒入醋内淬酥,取出晾干(每净虎骨100斤,用醋20-30斤)。涂酥油炙脆,勿煎汤液,惟制丸、散;并捶碎去髓,涂酥或酒或醋,各随方法,炭火炙黄入药。
砂炒虎骨:先将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虎骨段,炒至质酥,表面呈黄色时取出,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虎骨100公斤,用醋20-30公斤)中稍浸,捞起,晒或烘干,碾碎即可。砂烫后,能使虎骨受热均匀透彻,发生裂痕;醋淬后,使其松脆,易于打碎煎液。砂烫醋浸,可增强止痛效果并去除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