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肉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
梨状肌并非全部将坐骨大孔占满,将其分为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上孔介于坐骨大切迹和梨状肌之间,有臀上神经和血管通过;梨状肌下孔在梨状肌之下,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之上,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和血管等通过梨状肌坐骨神经一般经梨状肌下缘穿出坐骨大孔离开骨盆,约占84%,但许多人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有一定的解剖变异,或是在未穿出骨盆前就分为两支:一支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个头,另一支由梨状肌下缘穿出约占11.7%;或是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从梨状肌上、下缘穿出约占3.3%;或是虽未分支,但全部从梨状肌中间穿出,将梨状肌分为两部分约占0.8%。
梨状肌为外旋肌,收缩时能使大腿外旋、外展。在正常情况下,梨状肌收缩时对坐骨神经无妨碍,但在解剖变异的基础上,由于梨状肌急、慢性损伤或由于炎性反应,肌肉痉挛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一侧臀部疼痛,以梨状肌相对应的部位最明显。疼痛可放射至整个下肢,可伴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多无放射痛,症状严重的患者疼痛可为刀割样、撕裂样的剧痛,行走困难。
检查时可在痛侧摸到紧张的梨状肌,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压痛明显,并有放射痛。压痛点在后髂嵴上,即尾骨的中点与大粗隆连线的中点,梨状肌紧张试验多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
本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因都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而容易相混淆。主要鉴别点为:①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②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③用长针头局部封闭压痛点后,疼痛立即解除。
1.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大多有诱因如腰部扭伤、久坐或突然打喷嚏等。
2.位有所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部位主要体现在腰部或臀部、大小腿后外侧,脚底脚背或足趾疼痛麻木;很多患者是先感觉腰痛,经休息或简单治疗后腰痛消失,后只感觉腿痛不适;而梨状肌综合征一般不会有腰部疼痛的表现。
3.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在腰部病变之处有固定的压痛点、叩击痛,按压时大多都有疼痛向腿脚放射,即平常所说的“过电感”,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而梨状肌紧张试验为阴性,有弯腰凸臀或脊柱侧弯畸形表现。
4.学检查:腰椎X线片有腰椎间隙变窄,腰曲变直;腰椎CT片上有椎间盘突出等阳性表现;而梨状肌综合征影像学一般不会有异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