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 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睡眠 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 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
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 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昼属阳,夜属阴。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 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 起,至阴而止”。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卫气行于阴,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所以《灵枢·天年》说:“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三)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寤与寐是以形体动静为主要特征的,形体的动静受心神的指使, 寐与寤以心神为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过极则难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由于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们常因主观意志需要,使睡眠节律改 变。总之,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寤与寐就被看作是两者相互转化的心身过程。
二、睡眠的分期
现代实验研究将睡眠按深度分为 四期:Ⅰ入睡期;Ⅱ浅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Ⅰ、Ⅱ期易被唤醒,Ⅲ、Ⅳ期处于熟睡状态。睡眠又可分为两 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开始入睡是慢波睡眠,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15~30分钟,睡眠过程是这两种状态交替进 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称一个睡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证睡眠顺利进行的条件。
三、睡眠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医书《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鷫鸘)、蛇檀(鳝)、鱼 鳖、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主张“道者静卧”。可见,不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没有适当睡 眠,就无法维持生命其他活动。历代道、儒、佛、医诸家对睡眠皆有很多论述,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气 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 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 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 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治顽固性 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 时期内,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 因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足够时间和质量。
5、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天 皮肤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润,而由于精神创伤、疲劳过度及其他不良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则会颜面憔悴,毛发枯槁,皮肤出现细碎皱纹。由于睡眠过程 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进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说,睡眠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 睡眠的时间和质 量
一、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
足够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但人的睡眠时间多长才算足够, 很难机械规定。每人每天生理睡眠时间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环境因素等等而变化。
一般而言,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睡眠时间与 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是由于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的。婴幼儿无论脑还是身体都未成熟,青少年身体还在继续发育,因此需要较多睡眠时间。老年人由于气血阴阳俱 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有“昼不精,夜不瞑”少寐的现象,但并不等于生理睡眠需要减少。相反,由于老人睡眠深 度变浅,质量不佳,反而应当增加必要的休息,尤以午睡为重要,夜间睡眠时间也应参照少儿标准。古代约生家说:“少寐乃老人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思则就枕”,这是极符合养生道理的。睡眠时间还多少与性别有关,通常女性 比男性平均睡眠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
(二)体质与性格因素
睡眠时间长短与人的体质、个性也有密切关系。早在《内经》中 就对此有明确论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 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以上表明睡眠多少与人体胖瘦大小有关。一般说来,按临床体质 分类,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湿型、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多。按五行体质分类,凡金型、火型睡眠时间相对少,而水型、土型睡眠时间较多。按体型肥瘦 分类,肥人较瘦人睡眠时间多,肥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此因“卫气多寡”不同。西方人认为性格与睡眠有关,内向性格、思维类型的人睡眠 时间较多,而外向性格、实干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
(三)环境、季节因素
不同的环境,季节的变化影响睡眠的调整。一般认为,春夏宜晚 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如此以合四时生长化收藏规律。阳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 睡眠时间短,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一般人的睡眠时间长。随地区海拔增高,一般人的睡眠时间稍稍减少。随纬度增加,一般人的睡眠时间稍要延长。
(四)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
睡眠时间的变化还与工作性质、体力消耗和生活习惯有关。体力 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所需睡眠时间长,而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REM时间长。现代研究认为每个人最佳睡眠时间(称睡眠中心时刻)是不 同的。可分为“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猫头膺型人每到夜晚思维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百灵鸟型人的特点表现为入睡早,醒得也 早,白天精力充沛,入夜疲倦。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为百灵鸟型节律。此外睡眠时间的长短还与精神因素、营养条件、工作环境等有关。尽管个体所需睡眠时间差异 很大,只要符合睡眠质量标准就视为正常。
二、睡眠的质量标准
东晋·张湛《养生要集》神仙图中有“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多眠,神放逸”。认为“久卧伤气”,使阳气、精神懈怠。由此可知,多睡不一定符合养生要求。过多 睡眠和恋床可造成大脑皮层抑制,使大脑细胞乏氧。决定睡眠是否充足,除了量的要求外,更主要的还有质的要求。睡眠的质决定于睡眠深度和REM的比例。REM对改善大脑疲劳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经过剥夺异相睡眠的猫和 鼠,它的行为会发生变化,如记忆减退,食欲亢进等。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REM应占睡眠总量的百分比,在新生儿为50%,在婴儿为40%,在儿童为18.5%~25%,在青少年为20%,在成人为18.9%~22%,在成年人为13.8%~15%。如果达不到上述比例,则慢性睡眠中浅睡期代偿性地延长,结 果往往产生未睡着觉的感觉。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检查是否较高的睡眠质量:①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幢态;②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③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④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⑤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 高,不困倦。一般说来,睡眠质量好,则睡眠时间可以少些。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规 律与四时的关系,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即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以 达颐养无年目的。中医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0点至4点,机体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文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午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 好,符会养生道理。据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 势
一、睡眠的卧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 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二)寝卧恒东向
一些养生家主张一年四季头都应恒东向而卧,不因四时变更, 《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最上方,气血升发所向,而东方震位主春, 能够升发万物之气,故头向东卧,可保证清升浊降,头脑清楚。
(三)避免北首而卧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首勿北卧,谓避地气”,古代养生家在这一点上基本一致。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 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临床调查发现头北足南而卧的老人,其脑血栓发病率较其他卧向高。国外资料表明,头北足南而卧, 易诱发心肌梗塞。
总而言之,卧向与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睡眠姿势
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养生家认为行走坐卧旨有要诀,能够作到这一点,则自然不求寿 而寿延。睡姿虽有千姿百态,以体位来分,不外乎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历代学者对此有很多论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常人宜右侧卧
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道藏·混元经》说:“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这说明侧卧比仰卧好。侧卧益气活络,仰卧则易造成恶梦,失精 和打鼾。侧卧与俯卧亦不同,气功家口头禅叫做:“侧龙卧虎仰瘫尸”,认为侧卧利于调青龙,使肝脉舒达;俯卧利于调白虎,使肺脉宣 降。但现代调查发现俯卧不利于呼吸和心肺血液循环,也有损面部容颜。《释氏戒律》说:“卧为右侧”,《续博物志》说:“卧不欲左肋”,古今医家都选择右侧卧为最佳卧姿。这是因为右侧卧优点在于使 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利于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输出量增多。另外,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强了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代谢。右侧卧时,胃 及十二指肠的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恒言》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二)孕妇宜左侧卧
对于女性来说侧卧较仰卧和俯卧好。俯卧可使颜面皮肤血液循环受影响,致皱纹增加。仰卧对妇女盆腔血液循环不利,易致各种月经病。孕妇宜取左侧卧,尤其是进入中、晚期妊娠的人,此时大约 有80%孕妇子宫右旋倾斜,使右侧输尿管受压,易产生尿潴留倾向,长期可致右侧肾盂肾炎。另 外,右侧卧可压迫腹部下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不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可直接压迫腹主动脉,使子宫供血量骤然减少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脑 功能。因此说左侧卧最利于胎儿生长,可以大大减少妊娠井发症。
(三)婴幼儿睡姿
对婴幼儿来说俯卧是最不卫生的卧姿。婴儿自主力差,不能主动 翻身,加之颅骨软嫩,易受压变形,俯卧时间一长,会造成面部五官畸形。长期一侧卧或仰卧也易使头颅发育不对称。因而婴幼儿睡眠时,应在大人的帮助下经常地 变换体位,每隔1~2小时翻一次身。
(四)老人及病人睡姿
对于老年人仰卧、俯卧、左侧卧均不适宜,以右侧卧最好。对于 心衰病人及咳喘发作病人宜取半侧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对于肺病造成的胸腔积液患者,宜取患侧卧位,使胸水位置最低,不妨碍健侧肺的呼吸功能。 对于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脏负荷过大。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还提出,“凡人眠勿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头低脚高位置睡觉,易得肾脏疾患。
近年有学者用慢镜头电影记录了人在熟睡中的姿势,发现每隔10~15分钟就要变动一次,整个睡眠过程体位变动可达20次以上。因此,在入睡时养成正确睡姿的良好习惯,是有利于自身 保健的,但并不要求睡着后姿势永远不变。对此,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已有所论述:“人卧一夜当作五度反复,常逐更转”,整个睡眠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卧姿,是不符合生理要求的。
第四节 睡眠与卧具
一、床铺
床铺又称床榻,是供人睡卧的用具。床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从北方的火炕到南方的藤床,从小儿的摇篮到老人的 躺椅,床的种类不计其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床的功能也在增多。从掇生保健角度要求,床无论怎样变化,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床宜高低适度
《老老恒言》说:“床低则卧起俱便”,主张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水平为好,约为0.4~0.5m,这样的高度便于上下床。若床铺过高,易使人产生紧张感影响安 眠;若床铺过低则易于受潮,使寒湿、湿热之地气直中脏腑,或造成关节痹症。在过低的床铺上睡眠,往往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灰尘、二氧化碳较多,影响健康。由 此可见,床铺过高及地铺对养生是不利的。
《服虔通俗文》中载有:“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床铺面积大,睡眠时便于自由翻身,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 展。一般来说,床铺宜长于就寝者长的0.2~0.3m,宽于就寝者身宽达0.4~0.5m。对于运动员应用特制的床,使长宽达到要求,婴儿床除要求一定 宽长度外,宜在床周加栏杆,以防婴儿坠地。
(三)床宜软硬适中
标准的软硬度以木板床上铺0.1m厚的棉垫为宜。其地的床,如南方的竹榻、藤床、棕绷床也较符合 养生要求。现代的弹簧钢丝床、沙发床、席梦思有弹性过大、过软的缺点,对此可采用软床铺硬垫的办法纠正。软硬适中的床可保证脊椎维持正常生理曲线,使肌肉 放松,有利于恢复疲劳。而过软的床则能使脊椎周围韧带和椎关节负荷增加,肌肉被动紧张,久则引起腰背疼痛。
二、枕头
枕头是睡眠不可缺少的用具,适宜的枕头有利于全身材松.保护 颈部和大脑、促进和改善睡眠,还有防病治病之效果。
(一)枕头的基本要素
1、高度 《老老恒言·枕》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现代研究也认为枕高以稍低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枕头过高 和过低都有害。枕高是根据人体颈部七个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而确定的。只有保持这个曲线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使肩颈部的肌肉、韧带及关节处于放松状态。《显 道经》曾指出:“枕高肝缩,枕下肺蹇”。即是说枕过高影响肝脉疏泄,枕过低则影响肺气宣降。现代研究认 为高枕妨碍头部血液循环,易形成脑缺氧、打鼾和落枕。低枕使头部充血,易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一般认为高血压、颈椎病及脊椎不正的病人不宜使用高枕;肺 病、心脏病、哮喘病病人不宜使用低枕。否则,不利于康复。
2、长宽度 古人主张枕以稍长为宜,尤其对于老年人“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枕的长度应够睡眠翻一个身后的位置,一般要长于头横断位的周 长。枕头不宜过宽,以0.15~0.2m为好,过宽对头颈部关节肌肉造成被动紧张,不利保健。
3、软硬度 枕芯应选质地松软之物,制成软硬适度,稍有弹性的枕 头为好,枕头太硬使头颈与枕接触部位压强增加,造成头部不适;枕头太软,则枕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项部得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劳。此外,枕的弹性应适当,枕 头弹性过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的疲劳和损伤。枕头的使用有一定要求,一般仰卧时,枕应放在头肩之间的项部,使颈椎生理前凸得以维 持,侧卧时,枕应放置于头下,使颈椎与整个脊柱保持水平位置。
(二)保健要枕
根据中医辨证原则,采用不同的药物加工制成枕芯作成的枕头称 为药枕。
1、药枕的保健原理 枕的内容物多为碾碎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 花、叶、种子最常用。药枕制作上一般多做成传统的圆枕,药枕的保健原理在于枕内的中药不断挥发,中药微粒子借头温和头上毛窍孔吸收作用透入体内,通过经络 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
2、药枕的保健作用 药枕对人体既有治疗作用,又具保健作用,可 以疗疾除病协调阴阳,又可聪耳明目益寿延年。药枕的使用要贯彻辨证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疾病和季节环境变化来辨证处方,对症施枕。如小儿宜选 不惊不燥的小米枕,以利头部发育,老人宜选不寒不热的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阴虚火旺体质宜选绿豆枕、黑豆枕;阳亢体质宜选夏枯草枕、蚕砂枕;耳鸣耳聋患者 可选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选菊花枕、茶叶枕和决明子等“明目枕”;神经衰弱者、心脏病患者可选琥珀枕、柏子仁枕。夏季暑热炽盛时,宜选竹茹枕、石膏枕。总之,药枕可“疗百病”、可“益寿延年”(清《理瀹骈文》),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品。
3、药枕的保健范围及宜忌 药枕无病防病,有病疗病,对全身系统 的器官均有影响,但一般对五官科及头面疾患效果最佳。例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患效果亦好。药枕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恢复期以及部分外感疾病急性 期,不适于创伤、急症、传染病等。使用药枕时应注意几点事项:枕内容物宜选辛香平和、微凉、清轻之品,以植物花、叶、茎为好,不宜使用大辛大热、大寒及浓 烈毒之物,如附子、乌头、狼毒、斑蝥等。选药时慎用动血、破血之品,如麝香等,阳亢阴虚病人、孕妇及小儿禁用。对于药效强,药力猛的治疗性药枕,如治疗风 湿、类风湿之药枕,不可滥用于常人保健。药枕宜定期更换枕芯,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宜,夏天宜常晒晾,以防发霉变质。
三、其他卧具介绍
为了寝卧安适,被褥、睡服及床上其他用品的选用也很重要。
(一)被
首先被里宜柔软。《老老恒言》中说:“被宜里面俱紬,毋用锦与缎,以其柔软不及也”,紬即绸。此外,被里还可选细棉布、棉纱、细麻布等,不宜用晴 纶、尼龙、的确良等带静电荷的化纤品。被宜保温。盖被目的在于御寒护阳,温煦内脏,故被内容物宜选棉花、丝棉、羽绒为最好,晴纶棉次之。丝棉之物以新音为 优,不宜使用超过两年。陈旧棉絮既沉且冷,易积湿气不利养生。被宜轻不宜重。重则压迫胸腹四肢,使气血不畅,心中烦闷,易生梦惊。被宜宽大。《老老恒言》 说:“被取暧气不漏,故必宽大,使两边可折”。被子宽大利于翻身转侧,使用舒适。故现代流行的睡袋不如传统被子保健性好。睡袋上口束紧,三面封闭,影响了肢体活 动和皮肤新陈代谢。
(二)褥
褥宜软而厚。《老老恒言》说:“寝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厚褥,必须多备,渐冷渐加……”,厚褥利于维持人体体表生理曲线。一般以0.1m厚为佳,随天气冷暖变化加减。
(三)睡衣
睡眠时换衣为好。睡衣宜宽大无领无扣,不使颈、胸、腰受束。 睡衣要有一定的长度,使睡眠时四肢覆盖,不冒风寒。睡衣选料以天然织品为好,秋冬选棉绒、毛巾布为料,春夏宜选丝绸、薄纱为料。睡衣总以宽长、舒适、吸 汗、遮风为原则。
(四)睡帽与肚兜
老人冬日睡卧宜带睡帽,其式状如回民帽,棉布作成,以能遮盖 住整个头顶为宜。老人不论冬夏,睡卧时宜带肚兜,对70周岁以上老人,应嘱其日夜不离。因老人阳气已虚,易为风寒所伤, 伤腹则直中脾胃,产生腹痛、泄泻等病。
《老老恒言》说:“阳光益人,且能发松诸物。褥久则实,隔两三宿就向阳晒之,毋厌 其烦,被亦然”,“不特绵絮加松,终宵有余暖,受益确有明验”。故一切床上用品均应勤洗勤晒,日晒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还能间接 使皮肤接受紫外线刺激是很好的保健措施。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一、睡眠环境
(一)恬淡宁静
安静的环境是帮助入睡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神烦 躁,难于安眠。因而卧室选择重在避声,窗口远离街逍闹市,室内不宜放置音响设备。
(二)光线幽暗
《老老恒言》说:“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云笈七签》说:“夜寝燃灯,令人心神不安”。在灯光中入睡,使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因此睡前必须关 灯。窗帘以冷色为佳。住房面积有限,没有专用卧室者,应将床铺设在室中幽暗角落,并以屏风或隔带与活动范围隔开。
(三)空气新鲜
卧室房间不一定大,但应保证白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以免潮 湿之气、秽浊之气滞留。卧室必须安窗,在睡前、醒后及午间宜开窗换气。在睡觉时也不宜全部关闭门窗,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缝隙。氧气充足不仅利于 大脑细胞恢复疲劳,而且利于表皮的呼吸功能。此外,应注意不在卧室内用餐、烧炉子,以防蚊蝇孽生和中毒的发生。
(四)温湿度适宜
卧室内要保证温湿度相对恒定,室温以20℃为好,湿度以40%左右为宜。卧室内要保持清洁,可置兰花、荷花、仙人掌努植物 一盆,此类植物夜闸排的一氧化碳甚少,室内植物利于温湿度调节。室内家俱越少越好,一切设置应造成简朴典雅的气氛,利于安神。
二、睡眠的宜忌
我国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 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炉火。概括起来可分三个方面:
(一)睡前禁忌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又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彭祖 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抱朴子·极言》曰:“饱食即卧,伤也”,《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都说明了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湿成痰,大伤阳 气。饥饿状态入睡则饥肠漉漉,难以入眠。睡前亦不宜大量饮水,饮水损脾,水湿内停,夜尿增多,甚则伤肾。睡前更不宜饮兴奋饮料,烟酒亦忌,以免难以入睡。 睡前还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大喜大怒则神不守舍,读书极虑则神动而躁,致气机紊乱,阳不入阴。睡前亦不可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二)睡中禁忌
寝卧忌当风,对炉火、对灯光。睡卧时头对门窗风口,易成风入 脑户引起面瘫、偏瘫。卧时头对炉火、暖气,易使火攻上焦,造成咽干目赤鼻衄,甚则头痛。卧时头对灯光则神不寐,其次卧忌言语哼唱。古人云:“肺为五脏华盖,好似钟罄,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卧下言语,则肺震动而使五脏俱不得宁。睡卧时还忌蒙头张 口,《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此即所谓“冻脑”之意,可使呼吸通畅,脑供氧充足。孙氏在书中还说:“暮卧常习闭口,口中即失气”,张口睡眠最不卫生,易生外感,易被痰窒息。
(三)醒后禁忌
古人云:“早起者多高寿”,故醒后忌恋床不起Ot不止在在月晚起,“令四肢昏沉,精神瞢昧”(《混俗颐生录》)。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使气机不畅, 易生滞疾。此外,旦起忌嗔恚、恼怒,此大伤人神。《养生延命录·杂诫篇》说:“凡人旦起恒言善事,勿言奈何,歌啸”,“旦起嗔恚二不详”,认为这样影响一日之内的气血阴阳变化,极有害于健康。
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其表现有:夜晚难于入眠,白天精 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失眠可分为偶然性失眠与习惯性失眠。偶然失眠不能算作疾病,它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长期、反复的失眠称习惯性失眠,又分为继发 性和原发性两种。习惯性失眠就是病态了。
一、失眠的分型
失眠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现代最常见的失眠分类法可分为三种类 型。
(一)起始失眠
又称入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夜晚精力充沛,思维奔逸,上床后 辗转难眠,毫无困意,直至后半夜才因极度疲劳而勉强入睡。这种类型人占失眠么大多数,通常是“猫头膺型人”,以青壮年多见。
(二)间断失眠
又称熟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睡眠程度不深,夜间常被惊醒,醒 后久久无法再眠。这种类型人通常更为焦虑痛苦。常见于体弱有慢性病及个性特殊的人。
(三)终点失眠
又称睡眠早醒型失眠。特点是早早醒来,后半夜一醒即再难入 睡。白天精神状态差,常常打盹,至下午精神才好转,常见于动脉硬化病人及年迈的老人。
由于各人睡眠规律与类型的不同,因此诊断失眠还应参照睡眠质 量标准。有的老年人素来醒得很早,醒后十分精神,白无不觉疲劳,尽管少眠不属失眠范围。
二、失眠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脏腑不和,阴阳失交”。具体分析起来原因很多,约有以下四类:
(一)起居失常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工作任务紧时就长期开夜车,造成晨昏 颠倒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
(二)心理因素
中医称此类因素为情志过极,白天过度紧张或整日忧心忡忡,恼 怒、恐惧、抑郁都能造成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常,以致夜晚失眠。临睡前大怒大喜或激动悲伤亦可造成大脑局部兴奋灶强烈而持久的兴奋,引起失眠。因心理因素导 致失眠者,亦占相当部分。
(三)身体因素
来自身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刺激,会影响正常的睡眠,如过饥、 过饱、大渴大饮、腑实便秘、疼痛、搔痒、呼吸障碍等。
(四)环境因素
不良的卧室环境,也能引起失眠,如噪音、空气污染、蚊蝇骚 扰、强光刺激、大寒大暑以及地域时差的变化等。
三、失眠的预防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心理防治、 体育防治、食物防治、药物防治、气功防治、针灸按摩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一)病因防治
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 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先治疗原发病,再纠正继发性失眠。
(二)心理防治
平素宜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超脱,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 利,是避免情志过极造成失眠的良方。青年人则应学会贺驭自己情感,放松思想;老年人则要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内容作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 天萎靡不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 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长期进行这朴的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良好条件反射,乃至上床就着。
(三)体育防治
《老老恒言》中说:“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而反于静,亦有其理”。体育锻炼不仅改善体质,加强心肺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新鲜血 液,而且有助于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性,对防治失眠有良好作用。一般在睡前2小时左右可选择一些适宜项目进行锻炼,以身体发热微汗出为度。
(四)药物防治
安眠药治疗失眠应用面最广,但一般说,不到不得已时不宜使 用,或尽量少用。安眠药一经服用往往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肝、脑以及造血系统还有不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安眠药还打乱了睡眠周期节律,影响脑力 恢复。所以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五)食物防治
失眠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 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 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六)气功按摩法
失眠者可于睡前摆卧功姿势,然后行放松功。调节呼吸,全身放 松,排除杂念,可帮助入静安眠。失眠者亦可躺在床上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左右交替揉搓涌泉穴等都有助于催眠。在 气功按摩过程中要尽量作到心平气和,思想放松,如此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