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
承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
项目负责人:詹红生
项目简介:本项目根据石氏伤科学术继承人石印玉教授和浙江名中医陈省三主任医师多年治疗颈椎病的经验,结合颈椎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作用的原理创立。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效果。
疾病简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且发病年龄提早,低头工作者30多岁即可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50~60%,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构成威胁,门诊中要求治疗者日渐增多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包括推拿手法、机械牵引、理疗、药物和功能锻炼等。
适应症: 25-65岁、男女不限,轻中度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
禁忌症:中度和重度脊髓型、其它类型的重度颈椎病。
治疗方法简介: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器械仅需普通治疗床。
2、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min。
3、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
4、以食、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5、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6、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min。
7、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不做扳法,反复5遍。
8、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9、以上治疗每次总时间约20min,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施力方向与力的作用点把握
注意事项:必要时在皮肤表面涂以少量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不良反应/事件:如病情加重或皮肤损伤时应停止治疗,采取相应针对性处理即可。
卫生经济学评价:通过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应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和比较,门诊患者,治疗组均次费用为34±5元,对照组均次费用为49±5元,显著高于治疗组。
临床研究结论:
1. 应用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愈显率为70.2%、总有效率为94.2%,疗效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患者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关,病程越短、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2. 定点拔伸的力学分析显示,仰卧拔伸手法操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拔伸力作用点位于第3、4颈椎棘突间,操作时要将颈部稍微托起,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力量8.0±0.5kg,持续时间≥1min,反复5遍。而研究表明:患者取坐位,在牵引力按体重5%,10%,15%,20%时,颈椎平均分别拉伸了0.21cm,0.33 cm,0.44cm, 0.56cm,当牵引力按体重2 5%,3 0%,40%时,其拉伸长度皆为 0.56cm,不再增加,并且颈椎的最大应力点也随牵引角度的改变而改变,颈椎牵引的耐受时间亦不超过2 0 min:故推荐颈椎病最佳牵引力为体重的15%-20%,牵引角度随病变部位而定,牵引时间不超过20min。两者相较,仰卧拔伸手法的牵引力似乎较小,而时间也明显少于后者,但仍效果显著。
3. 手法组的满意度高,分析其操作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易为患者接受。手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治疗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符合经济学原理。手法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好与对照组。
4.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可靠的,其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2%、94.2%。且远期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3.疗程
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 0571-88911628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
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2、详细操作步骤
(1)腧穴定位
阿是穴
(2)针刺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