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5.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
2.取穴
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2.操作方法
3.操作方法
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疗程
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26
2010
05
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发布:黄应丽 | 分类:医学知识 | 评论:0 | 浏览:
相关文章:
脑中风的居家康复锻炼 (2022-2-10 9:54:6)
九师堂出师病案讨论(肠梗阻肠绞痛的中医治疗) (2021-12-10 19:11:34)
皮肤瘙痒的偏方治疗 (2013-8-30 15:49:9)
皮肤瘙痒的偏方治疗 (2013-8-30 15:49:9)
霉菌性阴道炎的中医治疗 (2012-4-28 16:33:28)
面肌痉挛的中医经验方治疗 (2012-4-28 14:57:35)
浮针疗法的应用 (2012-4-28 14:48:42)
腰腿疼痛的神经发布 (2012-4-26 11:44:36)
什么是芒针? (2012-4-26 11:29:26)
絮刺火罐疗法 (2012-4-26 9: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