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王 顺
技术简介:
该疗法将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相结合,通过生物电刺激,增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从而对小脑性共济失调起治疗作用.同时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改善小脑的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课题组对224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研究,表明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24%,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18.63%,77.45%).
疾病简介:
中风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病种之一.中风(包括小脑梗塞和小脑出血)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坐立不稳和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对指试验等障碍并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等,并且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对于中分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症,中药及针灸应用前景广阔,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更是显著.
适应症:主治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包括小脑出血,小脑梗塞),年龄在36-70岁之间;病程在1-20个月病情稳定者.
禁忌症:
1,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者;
2,伴有严重的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疾患者,精神病患者及伴有严重传染性疾患者;
3,体质过度虚弱者.
治疗方法简介:
1,针具选择为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28号1.5-3.0寸毫针
2,患者采取坐靠体位(坐扶手椅或靠背椅),头部保持中正位.
3,脑空透风池穴,进针1.5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200转,行针2-3分钟;玉枕透天柱进针1.5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200转,行针2-3分钟;脑户透风府进针1.5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200转,行针2-3分钟;风池透风池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200转,行针3分钟,不留针.
4,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30次为一疗程.
技术要领:
1. 选穴准确.
2. 押手的使用:针刺前应按压穴位, 针刺时辅助进针.既可减轻疼痛又利于掌握透刺的方向和角度.
3. 针刺的角度:呈30度角将针刺入皮下.
4. 捻转角度及频率: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捻转角度在180°左右;频率200转/分钟.
注意事项:
1. 避免在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进行针刺,对身体虚弱患者,针刺手法宜轻,不宜过重.
2. 施捻转手法时,避免单向捻转以免产生疼痛.
3. 捻转手法应轻快自然,有连续交替性.
4. 若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则不宜针刺.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1. 针刺前,术者应注意针具的选择,避免使用弯曲,带钩的针具.
2. 出针时,术者按压针孔时间应稍长些,并注意观察透刺部位,防止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3. 嘱患者在留针时,防止挤压或碰撞针柄.
4. 嘱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触碰针柄,注意患者体位,以免发生弯针和血肿.
5. 若出现血肿,小血肿通过按压即可止血不需其他处理;较大血肿,应先冷敷止血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消散吸收.
临床疗效结论:
1,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24%,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18.63%,77.45%).
2,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无影响,亦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3,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一定的针后作用,远期疗效好.
4,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