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0
09

马石铭老师的浅刺多捻手法

  马石铭老师的浅刺多捻手法(第二卷,第一期,P33)(1982年第1期)(杭州市中医院:陈松泉整理)

  马老师行医四十多年,精于针灸,临床上擅用浅刺多捻手法,疗效显著。其操作要点是:在选取的穴位上,用爪切痕,随即迅速捻针刺入皮下2-3分,再捻转10余次,捻转要快,幅度要适中,在局部“得气”后,配合补泻手法即可。他多用32号1-1.5寸毫针。

  马老师的浅刺手法,著重在得气、行气,而不是如蜻蜓点水,一刺即止。他曾治一哮喘病人,喘急正在发作,不得平卧,马老师只取素髎一穴,浅刺1-2分,经快速捻转后,患者头、肩、背均有酸胀感,全身微微汗出,肺气得以宣肃遂得到缓解。

  又如,对胸背部穴位,马老师用针尖仅点刺达及皮表而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针尖上达数分钟,使病人也能感觉“得气”。古人谓“浅深在志,远近如一”,马老师的刺法可谓深得其旨。

  马老师针刺环跳穴也用1.5寸毫针,但通过多捻手法,仍能使针感传至足部,其疗效往往比长针深刺引起下肢触电针感更为满意。马老师临证针刺手法并非一成不变,他指出浅刺法要因病、因人制宜,如对羸弱者、婴幼儿及阳热疾病,要浅刺急出。反之,对体壮者及寒证等相对可深些重些。

  马老师临证并注意运用补泻手法,他常用的补泻手法:以刺手的食指向前推为主,捻转角度较大,手法较重为泻,以拇指向前推为主,捻转角度较小,手法较轻为补。

  总之,马老师的浅刺多捻手法,关键在于浅刺必须结合多捻,以期“得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有些人担心浅刺针感不大,功效可能欠高;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人体分布着经络,内通五脏六腑,外络皮毛肢节,内外息息相通,故浅刺同样能调阴阳、活气血。关于浅刺,古人是非常得视的。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脑中风的居家康复锻炼  (2022-2-10 9:54:6)

九师堂出师病案讨论(肠梗阻肠绞痛的中医治疗)  (2021-12-10 19:11:34)

皮肤瘙痒的偏方治疗  (2013-8-30 15:49:9)

皮肤瘙痒的偏方治疗  (2013-8-30 15:49:9)

一个病人治疗糖尿病皮肤病的外用方  (2013-2-16 8:43:8)

成都各医院自制秘方  (2013-2-14 21:7:3)

霉菌性阴道炎的中医治疗  (2012-4-28 16:33:28)

面肌痉挛的中医经验方治疗  (2012-4-28 14:57:35)

浮针疗法的应用  (2012-4-28 14:48:42)

腰腿疼痛的神经发布  (2012-4-26 11: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