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14
03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及应用

 处方用名]  玉竹——百合科Liliaceae

[概要]  玉竹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女萎”,列为上品。萎。味甘,平。主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奸gan,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川谷及丘陵。”(尚自钧·翟双庆等医八大经典全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71)。魏.《吴普本草》载:“委萎,一名葳蕤,一名王马,一名节地,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熒,一……叶青黄,相值如姜。”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云:“萎蕤。无。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度,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皆烂泪出。一名熒,一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薰。”《本草纲目》在“萎蕤”条,释名:“女萎(《本经》)葳蕤(吴普)萎諺(音威移)。委萎(尔雅)萎香(纲目)荧(尔雅)。音。玉竹(别录)地节(别录)。”李时珍说:“本经女萎,乃尔雅委萎二字,即别录萎蕤也,上古钞写讹为女萎尔。”(《本草纲目》P510)

综上所述:玉竹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萎蕤”。玉竹之名则首载魏,《吴普本草》。由于玉竹与黄精为同科同属之近缘植物,其叶与根茎具有相似之处,所以古人在论及黄精时常以玉竹相比;在论及玉竹时又常以黄精作譬,故造成一些地方黄精和玉竹品种的混淆使用现象。正如李时珍所云:“苏颂注黄精,疑青黏(玉竹)是黄精,与此说不同。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黏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亦可。”然黄精补脾润肺,而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泻。

玉竹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廝gan(干),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萎蕤释名项下云:“其叶光莹而像竹,其根多节,故有荧及竹,地节诸名。”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云:“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说明玉竹在当时已药食两用,作为补虚延年之品。唐宋期谓玉竹:除烦闷,止渴,润心肺。明代李时珍云:“予每治虚劳寒热,疟疾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清代·张德裕《本草正》对玉竹的临床功用记载更为准确:“治肺胃燥热,津液苦燥,口渴嗌干等正,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玉竹,强调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  玉竹含甾体皂苷,植物甾醇,黄酮类物质,玉竹黏糖,含VitD。含Ca、Mg、K、P、Mn、Si等矿物质。其药理作用:降血压,降血善心肌缺血,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作用;具有抗衰老、抗菌、润肠通便作用。

[基原]  系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 Druce的根茎。

[别名]  地管子、尾参、玉竹参、竹节黄、地节、青黏、萎蕤等。

[性昧归经]  性平,微苦,味甘。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咽干,干咳少痰,心烦心悸,消渴等。

[主含化学成分]

玉竹主含甾体皂苷。并多糖、黄酮及其糖苷,以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

 

体甾苷:黄精螺甾醇( polyspirostanol)POa、黄精螺甾醇苷polyspirostanoside) POb.Poe ,Po,、Po,. P03、P04、POs,黄精呋甾苷(玉竹糖polyfuroside)等。另外含有铃兰苦苷(convallamarin)、铃兰苷(convalla-nn)、夹竹桃螺旋苷(odospiroside)等。多糖:玉竹黏多糖(odoratan ),玉竹果,糖( polygonatum - fructan) A、B、C、D等。黄酮及其糖苷:槲皮苷(quercetinlycoside)、山柰酚及其葡萄糖苷(kaempferol,kaempferol glycoside)、牡荆素2O—槐糖苷c Vitexin - 2 -o- sophoroside,、大波斯聚糖苷《cosmos11n,、皂草  Ir( saponarin)、洋地黄糖苷等。另外还含谷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丙酸、糖氨酸、天门冬酰胺等多种氨基酸和锰、磷、耸、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与临床应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玉竹煎剂或酊剂,小剂量使离体蛙心收缩增强,大  ——量则使心跳减弱甚至停跳,其强心成分为铃兰苷。

2.对血糖和血脂作用。大鼠灌服玉竹煎剂,对肾上腺素、葡萄糖及四氧啶引起的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兔灌服玉竹煎剂或注3-4月可预防血脂升高,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在治疗组可使三酰甘、胆固醇、p脂蛋白下降。

.对平滑肌的影响。2%玉竹煎剂可使小鼠离体肠管先兴奋后抑制。对小鼠离体子宫仅有缓和的刺激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玉竹的乙醇提取物10.4岁kg连续7天给溴钨灯光所致皮肤烧伤小鼠灌胃给药,结果不仅烧伤程度好转,且血清溶血素水平明显提高,达到正常水平。

[名著论选】

清·陈士铎《本草新编》(1687年):“葳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葳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

·张德裕《本草正义》(1828年):“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本草》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可知)。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旨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饥者,尤有捷效。”

清·蒋鸿模《本草便读》(1892年):“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    —古人立方可取乎此也。”

[现代应用]

1.燥热咳嗽。玉竹甘寒质润,人肺胃经,善于滋肺阴,润肺燥,常用于燥伤肺,于咳嗽少痰,咽干口渴,舌赤少津之证,常配伍北沙参、麦冬、桑叶等用。如《温病条辨》之“沙参麦冬汤”。若肺经邪热炽盛,伤及肺阴而致热咳嗽者,可配伍贝母、桔梗、紫菀、黄芩等同用,以清化热痰,润肺止咳。

2.津伤口渴、消渴。玉竹甘寒质润,人胃经,又善于滋胃阴,润胃燥,;,生津止渴,又常用于热病伤阴,津液亏耗,烦热口渴,舌干口燥等症。常配伍北参、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等。如《温病条辨》之“益胃汤”。若为消渴症,口渴多饮,可配伍生地黄、天花粉、粉葛根等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3.阴虚外感证。玉竹养阴而不滋腻恋邪,用治阴虚之人;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心烦口渴,脉浮数等症,常配伍白薇、薄荷、淡豆豉、桔梗、葱白等同用,以滋阴解表,扶正祛邪。若虚热发热,气阴两虚,形体赢瘦,神乏力,自汗盗汗等可配伍党参、黄芪、地骨皮等同用。

[类药比较]

竹、黄精为同科同属近缘药用植物。其味甘平,均能滋阴润肺,用于肺虚燥咳。均能益胃养阴而用于脾胃阴伤,口干食少,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证。然玉竹性微寒,偏于养阴而生津液,多用于肺胃阴虚,燥热咳嗽,舌干少津之证,且养阴而不滋腻恶邪,又能治疗阴虚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口渴等。黄精则性平,气阴双补,为平补肺、脾、肾三经之良药,又治脾胃气虚之食少倦怠,肾虚精亏之腰膝酸软、眩晕、须发早白等。

前人谓玉竹可代人参,滋益阴精与地黄同功,增长阳气与人参同力,故有“玉竹参”之名,推崇玉竹参为阴阳双补之品。然而实际其补益之功甚,与黄精相近似,所异者黄精补气略胜于玉竹而腻滞,玉竹养阴略强于黄而不腻。若气血亏损者,非参、芪、地、芍之峻,不足以补其虚,救其急,而竹之缓,无济于气虚亏损者,临床慎思之。

竹与麦冬,同为补阴药,人肺、谓、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止渴功能。然麦冬滋阴、清热、润燥作用更强,且清心除烦。除用于咽喉不利,喉疼痛,肠燥便秘,还用于心阴不足,热扰心神的心烦、心悸、失眠等症。玉竹主要作用在肺、胃。本品不易敛邪,故尤宜身体素质阴虚又感受风热阴虚外感发热症。临床上亦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衰等。

玉竹、北沙参、石斛均人胃经,皆能清热养阴,益胃生津,均可用于治疗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口渴舌干、消渴等。然石斛清热作用较好,热病伤津用之,且又能滋肾阴、退虚热,用于阴虚津亏,虚热不退,兼能明目,强筋奠;并能治疗肝肾不足,眼目昏花,腰膝无力,筋骨痿软等证。沙参、玉竹均肺经,养肺阴、润肺燥,用以治疗阴虚噪咳或劳嗽咯血。然北沙参长于清靨沛润燥,生津止咳,善治热伤肺阴之干咳痰少、咯痰、久咳声哑、痰中带血等,玉竹则滋润作用较好,养阴而不滋腻敛邪,常用于阴虚之患者,外感风醱l,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口渴等症。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