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当,不仅病程延长,且易留下后遗症。笔者经几位针灸专家指导,将多年在临床上治疗面瘫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耳后疼痛者宜局部封闭
西医学认为面瘫是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为主要病理特征。
耳后疼痛者宜局部封闭
西医学认为面瘫是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为主要病理特征。
面神经炎茎乳突孔疼痛或压痛者,定位诊断属Ⅱ段膝状神经节段面瘫。
对发病1周内患者采用循经远道取穴法针刺,以防止因局部刺激而加重水肿,并用强的松龙25mg或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2ml,于茎乳突孔处施行局部封闭,5日1次,一般2~3次即可。该法能尽快促进水肿吸收,减轻压迫,改善缺血状况。
分期诊治,辨证取穴
早期(15天以内):以疏风驱邪、调和营卫为主,取合谷、风池、丝竹空、下关、地仓;
分期诊治,辨证取穴
早期(15天以内):以疏风驱邪、调和营卫为主,取合谷、风池、丝竹空、下关、地仓;
中期(16~30天):多为经数法治疗而效果不明显者,宜通络牵正,调和气血,取风池、合谷、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下关、地仓透颊车;
晚期(30天以上):多为病程长、疗效差者,宜活血通络,取风池、翳风、太阳、合谷、足三里、牵正。
面部腧穴,针刺应浅,手法宜补
《类证治裁》说:“口眼歪斜,血液衰涸不能润筋脉也。”《诸病源候论》说:“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风邪入夹口之筋故口僻也。”总之其虚为本,故其治无论何期均以扶正为主,选用30号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补法能兴奋血管、肌肉组织,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忌用强刺激手法,否则加重面部神经变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使面瘫更难恢复。 浅刺、透刺融为一体
《素问・刺要论》:“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致其理,勿过其道;浅深不得,反为大害。”《金匮要略》说:“络脉空虚……
中药处方:当归60克 川穹60克 白芷60 细辛60克 丁香60克 猪牙皂角60克。
熬好后,用两条新毛巾轮换热敷患侧,一日三次,一次半小时。热敷三次后第二天感觉患侧非常轻松,10天后基本痊愈,之后又加强治疗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