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的原因 以下是引发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 通过食物摄入的能量超出了人体消耗的能量, 但肥胖并非单纯由于吃得过多引起的。 生物学因素,例如:年龄,性别,激素,遗传基因。 行为影响因素。例如:生活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思维过程。 环境/社会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 新陈代谢和某些调节点的潜在因素。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 必须了解的是,现有的医学
03
2013
11
03
2013
11
中国肥胖伴糖调节异常人群的特征
2013年5月3日至5日,第九届“北大糖尿病论坛”如期在北京成功举办。围绕“肥胖与糖尿病新解”的主题,在5月4日上午的 “肥胖与糖代谢异常”专场中,来自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报告了“肥胖合并糖调节异常人群的特征——基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rdq
02
2013
11
预防高血压,查体重开始
高血压现在已经变的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人们不可忽略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许多年轻人也成了高血压所青睐的对象了。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许多肥胖患者成为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为何肥胖患者会屡屡成为高血压患者呢?有效预防高血压发病的方法有: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 I) ( kg/m2 ) 20~
02
2013
11
儿童体重与高血压关系
我国部分省市调查表明,我国学龄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4%,学龄儿童为4%—9%,其中肥胖的儿童占了大多数。而在美国和日本,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4.1%和13.3%。高血压正悄悄地偷走孩子的健康。儿童高血压主要分为两种,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的高血压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血压异常,比如肾脏、心血管、肾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原发性的则是与孩子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02
2013
11
改善高血压,需改善体重
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比比皆是,肥胖成了流行的普遍社会现象,而肥胖症也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社会问题。肥胖是一种疾病,一种独立的慢性疾病,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越来越严重的疾病。“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这是全世界各国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致结论。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极为密切。 据统计,我国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 22.3%
15
2008
03
高血压五大降压药物
若血压转变为确诊高血压水平,应予治疗。对于那些仍波动于临界高血压水平者,可先用非药物。若治疗无效,再选用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加强休息。饮食宜清淡,少进食盐及胆固醇多的食物,多吃含钾含镁多的食物。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应戒烟、避免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睡眼不佳者可选用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苯巴比妥等。
15
2008
03
高血压患者用药禁忌
不宜单一用药。除部分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不可时服时停。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
忌睡觉前服药。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忌不测血压就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
另外,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而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要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也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5
2008
03
高血压分级(怎么看是几级高血压)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90